三胎,箭在弦上
2020-11-02 21:44

三胎,箭在弦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来城市FutureCity(ID:caijingtod),作者:姚思妤、梅子仪,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11月1日零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下称“七普”)正式启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要素和主要动力,人口因素变化缓慢但势大力沉。


中国的人口普查每10年一次,是对全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各方面情况的周期性考察,以此我们能管窥10年间经济社会的变化,为未来的人口政策调整提供方向和依据。


上周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并未像十八届五中全会放开“二孩”那样,出台新的放松计划生育的政策,这或许与“七普”有关。按照以往的经验,人口普查数据将在次年年中公布,届时,新的人口政策或将出台。


然而,中国大陆人口加速老龄化的趋势,并不会因“七普”的启动而停步。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第四、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后的第一次人口普查。


“四普”结果显示,中国的人口金字塔结构呈上尖下宽的增长型,20~39岁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最大,0~9岁人口次之,整个年龄构成属于年轻型。


这表明,当时的青壮年人口比例高,经济社会发展拥有充足的力量和后备力量,而老年人口比例低,对社会资源的消耗少,整体而言,经济极富增长潜力。


而到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计划生育的效果显现,中国的人口金字塔结构开始呈现为塔型下部向内收缩的缩减型,0~9岁新生人口数量极大减少,20年前正值青壮年的人口开始步入中年,在未来,这部分人口将成为中国老年人口的主力军。


年轻人越来越少,老年人不断增加,其结果便是不断严峻的人口老龄化。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统计对象: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


按照国际惯例,15~64岁一般被列为劳动年龄人口。


但在中国,当前的退休年龄上限为60周岁,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公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故,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以16~59岁计。


适龄劳动人口是人口红利的来源。但这一部分人口的比重在“六普”后的第二年开始出现问题:


2012年,中国适龄劳动人口数量首度下降,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人,此后逐年减少。


截至2019年,中国16-59岁的适龄劳动人口绝对值下降了4000多万。人口警钟敲响。


▲ 数据来源:人社部历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当前,中国的养老保险实行现收现付制度,即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需要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适龄劳动人口的下降,改变了养老金抚养比。


2010年至2019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抚养比由3.08降至2.53,意味着一位老人由原先的3个工作人口供养,减少到2.5个工作人口供养。社会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


但其实,适龄劳动人口的负担远不止于此,除了“上有老”,他们还“下有小”。


负担如此沉重,解决办法无非两个:一是拓宽人口金字塔的底座,多生育子女,等到十几二十年后,期待新增人口转化为社会生产消费的中流砥柱;二是缩减养老群体的规模,延迟退休,立竿见影地改变现有函数。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资料来源:第一财经,《中国第4次婴儿潮没有如期而至,将引发什么后果?》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国统计年鉴


先看生育方面的政策与实施效果。应对包括人口老龄化在内的人口结构性问题,在很多人看来,是出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直接缘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就在面对记者提问时表态,“现在调整人口政策已经迟了,但总比不调整要好”。


从数据上看,本该在2010年前来到的第四代婴儿潮,仍然缺席至今。即使在2013年提出“单独二孩”、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激励下,新增人口的数量与速度仍然不尽人意。


第四代婴儿潮的缺席,与社保的健全直接相关,亦受困于和住房、医疗和教育“新三座大山”。


截至2020年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87亿人、2.12亿人、2.63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13.25亿人,覆盖了94.6%人口。


截至2019年底,全国医保参保率达到约97%,全民医保的目标接近实现。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老年生活有所保障,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被淡化,人们不再期望老年时能够从子女身上得到更多的赡养费。


同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等观念也越来越难得到年轻一代的认可,生育子女所能获得的预期收入进一步缩水。


生活成本的飞速上涨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另一项重要因素。


▲ 数据来源:安居客


2011年至2020年十年间,全国各地房价水涨船高。安居客官网的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平均房价由25166元每平涨到57600元每平,翻了2.3倍左右。


▲ 数据来源:2011年-201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医疗费方面,自2011年至2019年,中国次均门诊费用由180元增加到291元;单日住院费由643.6元上涨到1079元。


▲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08-2018年,中国家庭教育支出规模由6720元增长到15600元,增加了约132.1%。


与此同时,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15781元增长到28228元,增长约148.7%。中国父母在子女教育上的支出逐年攀升,教育开销在生育问题的考量中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数据,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中国-总和生育率


2019年的抽样数据结果显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69,即每对夫妇平均生1.69个孩子。从总和生育率的理论角度,这一数字远远达不到代际人口健康迭代的标准。


一般认为,为了使人口保持不变,在一代人换一代人的情况下,加上意外死亡,总和生育率应为2.1,即小部分夫妇需要生三个孩子来抵消意外事故引起的人口减少。


受计划生育影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低于2.1,据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CSDN)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中国总和生育率总体保持在1.65上下。


▲ 数据来源:研究文献。汪丽娟. (2015). 不同生育政策下中国人口结构的仿真预测. 河北企业(3), 25-27.


如果任由总和生育率持续走低,未来中国的人口将会如何演变?


学者汪丽娟曾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中,对不同生育政策下的中国人口结构做了仿真预测。


结果表明,若放开生育,未来30年间人口结构将得到调整,老龄化程度将极大缓解。



显然,放开生育对于缓解人口问题是根本之策。


此外,延迟退休,缩减养老群体的规模也是可行之法:增加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取得的净收入,抵消预期寿命延长带来的净支出增加,使个人生命周期的收支重回平衡。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与此同时,不断延长的人均寿命也将抵消延迟退休带来的好处,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加成。2019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到了77.3岁,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只会越来越长。


中国少子老龄化问题已日趋严峻,生育政策调整的千秋大计已箭在弦上,刻不容缓。


参考资料:

【1】中国统计年鉴

【2】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3】2011年-201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4】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中国-总和生育率

【5】《2019年中国生育报告:人口危机渐行渐近 全面放开生育势在必行》《中国人口报告2020:少子老龄化挑战 》,任泽平

【6】《放松生育管制能解决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吗一兼论人口世代更迭背景下的宏观政策选择》,黄少安,杨华磊

【7】汪丽娟. (2015). 不同生育政策下中国人口结构的仿真预测. 河北企业(3), 25-2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来城市FutureCity(ID:caijingtod),作者:姚思妤、梅子仪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