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容错率”高的人吗?
2021-01-20 07:30

你是一个“容错率”高的人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作者: 人神共奋,题图来自:《胜者即是正义》


一、如果你从未错过航班


经济学家斯蒂格勒在他的论文里说:“如果你从未错过航班,你在机场待的时间太长了。”


这句话对于我这种凡事都习惯计算成本收益的人来说,真是要贴到微信签名栏。


这句话也可以翻成很多金句:


如果你开会约会从未迟到,你一定用了太多时间去等人,也浪费了很多睡眠时间;


如果你投资从未亏损,你投的一定都是余额宝,存的一定都是银行存款,资产每年都因通胀而缩水;


如果你的工作从未犯过错,你干的一定都是最没挑战性的工作;


如果你从没有找过东西,你一定在整理东西上浪费了太多精力……


你看,这句话不是毒鸡汤,它实际是一个人的“容错能力”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去分析:一是成本,二是风险,三是规则意识,四是心态上的完美主义倾向。


二、凡事皆有成本


理解这句话的第一角度是“成本收益”


做一个最简单的“提前两个小时到机场的成本收益分析”:


假设提前2个小时到机场可以让错过航班的概率降到2%,即平均50次错过一次;提前1.5小时到机场,错过航班的概率为6%,即平均50次错过三次,那么——


提前两个小时的收益:假设错过一次改签要让你多等5个小时,以50次航班为例,提前2小时比提前1.5小时的收益是减少了2次误机,少等了2*5=10小时;


提前两个小时的成本:提前2小时比提前1.5小时的成本多50*0.5=25小时。


结论是成本高于收益——当然,这个概率和改签时间都是我估的,也许实际情况是“收益高于成本”,但并不影响我的结论——任何事情都要计算成本收益,再重要的事情也是如此。


我知道很多人都会强调,“准时登机”这件事的重要性无法用价值来计算,但事实上是,“不惜一切代价”这句话,只是为了强调事情的重要性,任何事的成本只要超过了收益,执行者就会丧失积极性,所以凡事都要计算价值——就连生命也是。


我们都听说过,某汽车厂商发现产品有安全漏洞,但经过计算后,发现召回成本远远高于发生事故后的赔偿费用,于是选择了隐瞒。


大家都会声讨这种谋财害命的行为,生命无价啊,但实际上,生命必须有价格,否则,社会就无法运作。


如果在只有禁行标志的十字路口安装红绿灯,可以使致命性交通事故的危险由1.6%降低到1.1%,但红绿灯不但自身有成本,更重要的是降低了交通效率。在决策要不要装红绿灯时,就要计算生命的价值与红绿灯的显性和隐性成本。


我国法律规定的生命价值是按“人力资本法”计算的,死亡赔偿金按当地的年人均收入的20倍计算,所以,生命的价值,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高,东部一二线城市比中西部县城居民高。


任何事都有一个价格,如果你觉得还是不能体现它的重要性,请在后面再加一个零。


三、提高生活的“波动性”


理解这句话的第二个角度是“风险控制”


很多人反驳这种“成本收益论”,认为误机多等几个小时根本没什么,重要的是误事。


当然,如果是联合国秘书抽出几个小时等着召见你,你根本应该提前一天出发,在见面地点附近住酒店,不坐酒店电梯防止被困,步行前往以控制时间。


实际上,大部分误机没什么大不了的,不会让你丢工作,不会亏一大笔钱,不会像电影一样,迟了一步结果爱人飞到国外去了。


大部分的误机只是打乱了你的正式安排,给你和他人增加了很多麻烦,更多是心理上的不适应,它们根本不是什么风险。


大部分人无法真正理解“风险”的含义,这是《反脆弱》一书中的观点,真正的风险是风险来临时,你不知道如何应付,因为你的生活太正常了,正常到连一次误机都没有。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塑料杯比玻璃杯抗摔,不是因为它更坚固,而是它的材质有弹性,可以用“波动性”消化外部冲击;而那些看似坚固的东西,当风险超过了它的设计承受能力,必然会被摧毁。


这个逻辑进一步延伸,作者认为,类似波动性的无序性、不确定性、混乱、不平衡性、不可预见性,这些我们平时看来不好的状态,其实往往是应对风险最好的手段。最好的应对风险的方法是“以毒攻毒”,让自己经常暴露在风险中,提高自己生活的“波动性”,利用“波动性”去平衡风险,并伺机利用风险获利。


举一个简单的场景,你和同事讨论一项工作,到了双方的思路忽然打开的时候,你预定要去机场的时间也到了,这次出差,并不是特别的重要,但万一误机也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你是冒着误机的风险继续讨论下去,还是放弃这个讨论(假设这个讨论有一堆图纸无法通过在线进行)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讨论到最后一刻,因为误机带来的风险,是可以预见的,而一次高质量的讨论,带来的收益是无法预测的。


利用风险来获得对抗风险的能力,就是下面要说的——


四、游走在规则边缘的人


理解这句话的第三个角度——“挑战规则”


为了写这个话题,我在网上搜索有关登机时间的资料,看到一个“误机达人”的经验,因为不喜欢在机场浪费时间,他常常掐着点到机场,因此积累了一堆经验,怎么找紧急柜台,怎么申请头等舱通道安检,怎么办理改签,等等。


我猜这个人在生活中一定是个擅长应对复杂变化情况的人,甚至我猜他有点喜欢应对这种局面。


虽然大部分人通常不太喜欢这种习惯于挑战规则的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世界总是被那些喜欢挑战规则的人所改变,而这个世界之所以不断有新的规则出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游走在规则边缘的人。


武松打虎,天下皆以为英雄。其实书中写得明明白白,他违反政府宵禁命令,不听好心的店小二的劝告醉酒上山,其原因仅仅是认为店家要“黑”自己的钱。


大部分人尊重规则,并不是因为规则值得尊重,而是我们希望得到它的保护。但如果习惯了规则的保护,规则就会成为我们的弱点。


这个世界是规则与冒险的平衡,如果大部分人都在肆无忌惮的犯规,这个社会就成了无法无天的黑帮社会;但如果任何人一旦犯规就被消灭,没有人敢越雷池一步,也就成了无法进步的僵尸社会。


五、人生永远是二八法则


这句话的最后一个角度是“完美主义情结”


很多人不喜欢误机,不一定是怕麻烦,也不一定是怕误事,只是单纯觉得,任何误机都是粗心大意的表现,一定要杜绝。


这种心态是一种“完美主义情结”。


以投资为例,只买一支股票,意味着一旦犯了错误 就是100%的损失,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组合,结果有人手里几支股票,却在心态上出现了“完美主义倾向”,不能容忍手上任何一只亏损的股票。


投资跟正常工作有一个区别,领导交给你的工作,100%要保证完成,无非是质量好坏。但投资是一个概率行为,水平再高的人也就是概率略高一点点,也无法避免遇上下跌的股票——就像你哪怕提前一晚住到机场边的酒店,也不一定能100%杜绝误机。


真实的投资就是你买5个股票,2个小赔,2个小赚(近两年的高收益是不正常的),如果剩下的那一个是大赚,结果还是赚的。如果那一个还是小赚,那就是平的,如果那一个是亏,那结果就是亏的。


盈利也是“二八法则”,靠的是手中最赚钱的那一个公司,如果你有完美主义的倾向,一定要把每一个都弄赚了才开心,结果就是不服输,把涨得好的公司卖掉,在亏钱的股票上拼命加仓,最后越加越亏。


好的心态是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到仍有上升潜力的品种上。就像教育,一个班,有优秀学生,有差生,好的班主任不会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这两类学生身上,而是不断地把精力投注到近期有上升潜力的学生上。


六、做一个“容错率”高的人


我们平时总想着怎么才能不犯错,但有一种决策思想认为,如果犯错难以避免,不如想一想,怎么降低犯错的后果。


这就是“容错率”。


“容错率”是游戏中常出现的词,指的是你出错后不容易被干掉。现实中的一个例子是二维码,我们常常刚扫了一半,系统就识别出来了,因为二维码有容错率的要求,只要几个关键部位没有遮挡,就有可能被扫出来。


一个经常误机的人,可能是一个不靠谱的人,但如果这个人确实完成了一些很牛的任务,很可能他是一个“容错率”高的人。


一个“容错率”高的人往往有以下特点:


  • 擅长计算利益得失,容忍小错,换取大成就;

  • 习惯于变化的环境,擅长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

  • 擅长抓住规则的漏洞与模糊地带;

  • 相信二八法则,更关注自己的长板,而不是克服短板。


如果有些危险是无法绝对避免的,那不如把精力放在你可以控制的东西上吧。容不下任何一个错误的人,会把生命浪费在纠正错误,而不是扩大战果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作者: 人神共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
赞赏文章的用户赞赏文章的用户2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