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能吃辣的中国人,去了这里也遭不住
2021-02-03 19:00

再能吃辣的中国人,去了这里也遭不住

秘鲁人的餐桌上,少不了辣椒。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阿蕉,编辑:二叔公,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年关将至,相信不少小伙伴都会到附近的市集,趁着热闹的气氛,买一堆火红火红的辣椒给囤着。天冷的时候,吃上一点辣椒驱寒暖胃,或者等着新春之际,串起来,挂在家门口,给屋子里头增添喜庆的气氛之余,也能驱赶邪秽之物,迎接新的一年。


要想家门口挂满辣椒,除非是自己有一个大的辣椒种植园,不然要到市集上买。爱买买买的小伙伴肯定知道普通辣椒最贵也不过几十块一斤,但老艺术家知道,在世界上有一种要价35000美刀一公斤的黄皮辣椒,就看你愿不愿意买了。


这种辣椒,即使有钱,还不一定能够买得到,可别以为这种利润奇高的辣椒会被商人闻到大量的商机进行大量种植,这种黄皮辣椒大概生来就具有野性,对人工养殖可是一点都不感兴趣。即使是在秘鲁这样的辣椒大国,这种黄皮辣椒的辣度系数也绝对是五颗星以上。


△可不要像这位小哥一样轻易尝试秘鲁的野生辣椒,不然后果很严重


这种黄皮辣椒外形圆乎乎的,闻着清香,看着温顺,辣味却当仁不让。它的名字叫查拉皮塔,在秘鲁语的意思中是“地狱辣椒”的意思。高昂的价格从不缺青睐者,能懂它的估计就只有辣味猎奇家和酒店厨师们了。


△别看它个头小,辣劲十足呢/youtube视频截图


一、辣椒,是秘鲁菜的顶梁柱


秘鲁的辣椒猎奇,那还不算什么,作为辣椒原产国之一的秘鲁,更是保留了不少历史悠久的辣椒品种以及辣椒文化。


辣椒的真正起源究竟在哪?至今学界都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能够肯定的是辣椒所在的辣椒属(Capsicum)都产自美洲,也就是墨西哥和秘鲁这一带。


根据学界的一番battle,基本坐实了同属辣椒属的浆果状辣椒和绒毛辣椒是由秘鲁一带的安第斯山区原住民独立驯化而成,通过鸟类的迁徙以及河流的涌动,辣椒的种子得以传遍整个美洲,甚至全世界。


△据说鸟类肠道促进野生辣椒种子存活,才使辣椒种子传播至南美各地/insidescience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秘鲁首都利马附近的洞穴中发现了最古老的辣椒种子,年代可以追溯到大约8000年前。


不管哪种说法更为准确,但总有证据证明秘鲁在辣椒界中的地位,因此秘鲁是辣椒原产地之一的这一说法就得到了官宣。


秘鲁人可一点都不在意自己是不是辣椒的唯一“产权人”,把辣椒玩出新花样、吃出新玩法才是秘鲁人对美食的追求。


秘鲁盛产辣椒,一个拥有350多个辣椒品种的国家,我就问还有哪个国家不服“秘鲁是辣椒大国”的这个称号。


△有这么多辣椒品种,真是让本老开了眼/unsplash


品种繁多可是为秘鲁人的厨艺发挥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秘鲁人对辣椒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对于制作秘鲁菜或是辣椒酱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方和不同的用法。


秘鲁菜本身其实不是特別辣,秘鲁人追求的并不是一种直呛喉咙的喧嚣辣味,而是享受一种刺激味蕾过后的快感。在秘鲁人的餐桌上,辣椒更多是作为蘸料使用。根据调查,90%的秘鲁人都离不开辣椒酱,蘸一蘸就成为了秘鲁人饭桌上的一种吃饭乐趣。


对于辣椒的态度,秘鲁人既是骄傲的,也是自私的。要想吃到冷门而特别的辣椒,还真得买一张机票飞到当地吃才能吃出当中的风味。


秘鲁的辣椒种类虽多,产量巨大,但地道的辣味确实是秘鲁不出口特有辣椒的资本,因此不少在国外的秘鲁人做饭的时候都会因缺少家乡风味的辣椒而叫苦连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可真就活生生地体现在了远离故土的秘鲁人身上。


二、祭祀过节,是秘鲁人对辣椒最大的敬意


可别以为秘鲁人对辣椒的感情深就认为辣椒很早就被秘鲁人驯化,但事实并非如此。辣椒作为调味品的普及却比较晚,据专家表示大约只有500多年的历史,但辣椒进入人类视野的历史却要在此之前要早得多。


△早在很久以前,辣椒就进入了人类的视野/unsplash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辣椒这个宝藏食材终于被古美洲人发现,从此辛辣刺激的味道就走进了秘鲁人的厨房,甚至是全世界人的厨房。


南美洲人一开始接触辣椒并不是用来吃的,是用于宗教仪式。在印第安文化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辣椒被用作向众神献祭,古代秘鲁人认为这是神圣的象征,是祭奠神明的最好礼物。


△古代美洲人接触辣椒是用于宗教仪式/视频截图


据说,当时是因为有人的手不小心沾上了祭祀器皿的辣椒,在人类还没有广泛使用工具的年代,用手吃饭是一件常见的事,那双沾了辣椒的手又抓起其他食物一起吃下,这种令人有酣畅淋漓快感的味道才被世人发现。


这种自古以来就具有魔幻宗教含义的果实,至今仍保留在秘鲁文化中。直到今天安第斯山脉的僧侣和萨满教徒,辣椒的地位可一点都不低于用作占卜的工具,在占卜仪式中辣椒的存在仿佛能更有他们更有神力。而且,许多萨满教徒,以及在印加人的斋戒仪式中,他们都避免吃辣椒,以示尊敬。


即使是到了今天,辣椒无论是作为食物的调味品还是祭祀用品,每年秘鲁人对辣椒的人均消费可达5公斤。


追求刺激的秘鲁人可不仅仅满足于种植的辣椒,野生椒更是一些极致玩家的必选食物。只要有猎奇玩家在的一天,野生椒就从不缺市场。直到现在还有一些印第安人会到原始森林中采集野生椒,然后拿到市场上出售。


△当地的妇女出售自己所种植和采集的辣椒/bioversityinternational


要是追溯到以前,古代印第安人爱野生椒的程度一点都不比当代猎奇家们少。野生椒用它的狂野征服了古印第安人的胃,从此辣椒在他们心里的地位,一跃而起,仅次于当时粮食作物中的玉米和木薯。


为了爱辣椒的秘鲁人,秘鲁还专门在每年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五给辣椒设立了一个节日,这个节日就是秘鲁的辣椒节。在这一天秘鲁各大农贸市场会公开展示稀有的辣椒品种,也表达对辣椒饮食地位上的尊重。


受疫情影响,上一年九月的秘鲁辣椒节并不能如期举行。因当地政府的限制令,各大农贸市场都处于关闭的状态,只能通过媒体向大家展示一年辛苦劳作的辣椒收成。


低调的秘鲁人从不吝啬表达对辣椒的喜爱。该过的节日从不少过,该举行的仪式一个也不会少,更从不会缺少它的身影。


三、融合,才是秘鲁美食的主调


虽然说,辣椒在秘鲁菜中撑起了一片天,光有直冲脑门的辣,没有其他味道的加持,秘鲁美食就显得有些单调。融合,才是算得上是秘鲁美食的主旋律。


如果要用一幅图画出秘鲁的美食分布区域,你会发现秘鲁的美食分布图基本跟地形和气候分布图呈现十分完美的契合


由西往东,基本可以分为高原、亚马逊热带丛林以及沿海这三个大区,各个区域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创造出了安地斯山脉料理(La Sierra)、丛林料理(La Selva)和沿海料理(La Costa)这三大流派的美食,让各地特色在味蕾上开了花。


低调踏实的辣椒,虽不展露身影,但重要的时刻会出其不意,给你的舌头来上重重的一击。


沿海料理的种子选手绝对称得上是精致的代表,秘鲁的国菜——鱼生 (Ceviche)的地位可不是一般美食能比得上的。


在秘鲁的沿海地区,充裕的鱼类和海鲜让久居秘鲁的日本移民的思乡欲得到了满足。没有芥末,那就用能让大脑产生多巴胺的辣椒顶上,一样能让味蕾产生快感,再加上柠檬的清新酸爽,酸辣味适中,因此这道名菜蹿红了大街小巷。


△上桌前淋上一杯柠檬汁,酸辣可口


吃鱼生,讲究的就是“新鲜”二字。在秘鲁,有名气的鱼生店骨子里可是有一股傲气,没有耐心地排队等待还真吃不上这道美食。店家为了保持鱼的新鲜度和营业执照的持久度,只会在中午12时到下午3时这段时间营业。早上渔船捕捞,中午享用,即使是晚上馋了,有钱也没得吃。


△有名气的鱼生店的精致摆盘更令人垂涎/unsplash


安地斯山脉料理是秘鲁菜中典型的融合菜系。将印第安和西班牙特色合为一体的安地斯山脉料理流传起源于11世纪~16世纪南美洲的封建专制政权——印加帝国


在以前,安地斯山脉料理不在乎菜品是否精致,更接近于一种敬畏自然的仪式:地为锅,炙热的卵石为火,在不同的肉类上盖一层厚厚的泥土捂热,一顿极其具有大自然独特韵味的大餐就这样制成了。


△虽然现在的安第斯料理已经制作精美了许多,但用手抓着吃的豪迈吃法依旧是安第斯人的传统


辣椒对于印加人而言,可以说是中国版的“吃饭不吃蒜,香味少一半”。无论是烤着吃,烧着吃还是煮着吃,只要没有辣椒,印加人的这一顿饭都算是白吃了。虽然都是辣椒,但根据“高矮胖瘦”,印加人又给它分了个三六九等。更是只有一种手指大小般粗细的长形辣椒,才能让印加皇室成员能够品尝到它的独特风味。


后来受到了西班牙殖民的冲击,帝国虽毁,但美食依然还在。Ocopa这道美食就是讲究的西班牙人在安第斯高原的土豆上,进行了一次革新,融入了他们热爱的奶油和芝士,土豆的绵密加上奶油芝士的顺滑、鲜辣刺激的秘制黄辣椒酱,重新定义了安地斯山脉料理。


△在土豆上淋上黄辣椒酱,是别致的吃法


归根到底,秘鲁的美食文化与人类的迁徙和活动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人们总是不经意地把属于自己的文化带进一片陌生的领土,是文化侵占吗?本老觉得不是,而是一种文化的交流。


文化的冲击与碰撞的结果总是那么的耀眼夺目,每一种味道的出现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是摒弃还是接纳,全凭自身选择,而这种选择都会保留其原有的风貌,又会呈现不同的地域特色,与全世界的美食一起发光发亮。


秘鲁是世界美食的缩影,集大成而独特。


参考资料:

1. 辣椒起源的历史/搜狐

2. 九月,秘鲁人为辣椒过节-环球时报/孟可欣

3. 世界上最昂贵的黄皮辣椒,秘鲁“查拉皮塔”,为何1斤能卖20万/三爷的家

4. 认识秘鲁辣椒/唐婕

5. 舌尖上的秘鲁/廿氏春秋 

6. 什么是融合料理?一道秘鲁菜吃出全球风味/马蜂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阿蕉,编辑:二叔公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