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如何深度思考
2021-05-03 19:43

张一鸣:如何深度思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正和岛(ID:zhenghedao),作者:李阳林,原文标题:《张一鸣:如何深度思考》;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据说张一鸣已经有段时间没写OKR了,他用自己的行动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不要过度迷信工具,工具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OKR不能成为成功学。


光有工具是不够的。这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引入了各式各样的来自大企业的工具,比如流程化管理、三板斧、OKR等等最后失败的原因。


工具无罪,关键在于使用工具的人,那么让工具发挥作用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呢?


深度思考的能力。


很多创业者看上打了一场又一场激动人心的胜仗,其实过程中已暴露出制约业务发展的瓶颈。而只有深度思考,一步步推演这个瓶颈从何而来,才能思考如何去破除瓶颈,制定相应行动计划,从目标到关键结果,再到策略、闭环、指标。


从字节的成功中,我们发现一个关键信息就是——张一鸣是个喜欢做深度思考的人。


他在做重大决策之前,会不断推演各种可能性,直至他真的“看见”这个结果,因为这个思考过程会较为漫长,以至于他有一个“犹豫”的标签。可一旦他做了决定,往往会非常坚决。


人往往是不愿意去做深度思考的,因为深度思考意味着:


  • 要脱离惯性思维,要跳出自己看自己,这非常伤脑细胞;

  • 当跳出自己看自己之后,意味着要否定自己,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我;

  • 意味着要不断进入细节推演,不断往细里纵深,就像侦探一样寻找真相,就像画师一样提前把未来画出来,这非常烧脑。脑力运动和体力运动一样,都让人有生理性的排斥。


既然做深度思考这么累,为什么还是要做深度思考呢?因为:


第一,你去作战时就有了地图,而不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第二,决定之后,你会非常坚定,不容易被外界的质疑和声音所影响;

第三,减少随波逐流带来的伤害(比如失眠和懊恼)。


就像坚持运动健身后,人会因感受到自己明显的变化而快乐,一旦尝到深度思考后的甜点,人也会感受很好。人想要成长,总归是很累的,你是选择先难后易,还是先易后难?


张一鸣的延迟满足感,就体现在他会选择先做深度思考。


本文主要讲他在字节九周年演讲中,从中来感受他的深度思考的逻辑力量。




用NLP框架分析字节现状


创业,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把小的问题解决后,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有资格面对更大的问题。


通过张一鸣的九周年演讲,透漏出当前的字节可能面对诸多挑战:


1)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可能团队因成功而害怕犯错;

2)获得了一些标签,但可能导致被标签、被预期束缚;

3)没完没了的竞争,可能让团队疲于奔命或者为了竞争而竞争;

4)过度追求方法论,而导致意识上过度抽象化,而远离事实。


如果被这些问题牵引着年轻团队的走向,那么这个10万人的团队像一壶滚烫的开水,如果不加以引导,最终可能会灼伤自己,进而造成更加严重的问题。


张一鸣作为字节的一把手,必须正视这些最核心的矛盾,并给予优化方向,让团队更好地达成目标。


我们拆解下来,发现基于这个任务,张一鸣深度思考之后,给予团队五个步骤去做应对,这五个步骤非常符合神经语言 NLP 思维逻辑的框架——优秀的领袖,都是人性的大师。



分析环境


张一鸣九周年的演讲,首先讲了公司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增速很快、新方向有突破,承担了全球的社会责任。进而讲了面临的外部挑战:突发情况很多,外部非常喧哗。


那么这就导致一个问题:面对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我们经常会惴惴不安、担忧未来或懊恼过去,精力都浪费在面对波动上。


张一鸣没有把组织发展的矛盾,简单归咎到某些人上,或者是某些事情上,而是把原因归因到了我们共通的人性——我们总容易被外界影响。


归因到外部环境的时候,人就会有所释然,不是我们某个人的问题,是共性的问题,那么就会有极大的安全感去面对这个问题。


明确行为


分析完现状之后,张一鸣强调身处嘈杂外部环境的字节团队的使命:我们需要持续在业务上精进,把社会责任当作业务目标,更好地服务社会。


意思是无论外界如何波云诡谲,我们自己的行为要十分坚定。


强调目标和行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为了应对外部环境而应对外部环境,就问题去解决问题,就容易被外界牵着鼻子走,只有当我们回归目标,回归本我,我们的行为才会有强大的,源源不断的力量。我们的战斗就具备了合法性。


提供方案


为了达到我们的行为目标,面对波云诡谲的外部环境,张一鸣开出的药方是:我们要掌握一个核心能力——平常心,为了让大家接受这个药方,他给出了药方的好处:


平常心这个能力会让人比较放松、内心没有扭曲,观察事物细腻,实事求是,比较有耐心,从而更能把事情做好。


他还将这个药方的好处进行了升华的阐释:心态越平稳,扎根越牢;心态越平稳,才有魄力有想象力去做难以企及的事情。


在前面我们就提到过,人们有过度追求方法论,从而导致过度抽象化,远离事实的问题。“平常心”是张一鸣给予团队的一个方法论,那么如何避免团队对于这个方法论的错误理解呢?


首先,他对这个词进行了源头的阐明:这是一个佛源词,博大精深。


其次,他对这个词的定义,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 百科定义:在一切环境和一切行为中,保持无差别不偏执;

  • 现代学心理学解释:尽力而为、顺其自然、从容淡定;

  • 头条上的解释:常识、直觉良知、正心诚意、回归本质、实事求是、接受不确定性。


最直白的话说:吃饭时好好吃饭,睡觉时好好睡觉。


最后,他结合自身的感受强调:


人和人的差距其实不大,没有那么多的传奇和戏剧性,一切都是有原因和有道理的,能取得成就的人,往往保持平常心,接受当下的自己,把自己做好,往往就能把事情做好。平常人也可以做非常事。


通过这一通充分的分析,他想告诉大家,这个“保持平常心”的能力真的有助于帮助大家成功。作为字节的创始人,就是个平常人。大家的心态不要失衡。


指引做法


早期张一鸣在微博上,跟网友有一个经典的互动:


张一鸣发问:知易行难中间的差距是什么?


网友“反思的陈韬”回复:细化不够。


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对于如何应用好“平常心”这个能力,张一鸣首先尽可能做了充分和准确的“知”,接下来他所做的就是传达给团队,如何更有效的执行这个能力,针对当前团队遇到的问题,他细化了五个落地场景。


第一个场景:请丢掉预期和标签,保持平常心


他认为工作和生活中,带着预期,就会动作扭曲,容易搞复杂。当你在乎自己和他人的预期,思考和决策就会受到束缚,带来心理负担。


他进一步举例说明:高管标签让人不好意思提出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也没办法像用户一样去深入体验产品场景;大公司标签,就会希望有大公司的战略和年会;年轻人的标签让你不敢提出想法、建议和批评。这些都是与平常心相违背的思考方式。


第二个场景:关注当下,平常心对待过去和未来


张一鸣吸收了心理学的知识,强调为什么要关注当下:因为一切恐惧源自于对未来的关注,一切的不宽恕源自过分关注过去。那么应该抱着什么样的信念来做呢?关注当下的事情,当下的感受和判断。


为了让大家更加接受这个建议,他举了去年的例子,2020是有很多危机的,公司的引导方向是:stay calm,be patient。


最后的结果还可以,他的收获是:你不能百分控制结果,尽可能保持平静,做正确的决策,不要急于做决定,不要惊慌失措,往往就已经能取得最好的结果了。


这个信念的确认,对于当下的字节团队很重要,因为长期高速增长的字节,一直在被外界拷问:你还能增长多久?


张一鸣很释然地给予了信念的确认:增长很好,但不要让增长焦虑影响到你。应该睁大眼睛看清楚环境,了解用户,没有杂念做好决策,结果是多少就是多少。


他自己会带头如此行动,2021年,将会把核心精力放在公司文化、社会责任和新方向,以及自己去年未完成的OKR上,保持一颗平常心。


第三个场景:用平常心面对竞争


字节当前的很多赛道,都在跟中国最顶尖的高手对决,比如说抖音,一直在跟快手鏖战,随之又迎来了腾讯在短视频领域的觉醒。


肯定有抱着快速结束战斗预期的成员,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竞争局面,就会有心态失衡后的声音出现:怎么竞争没完没了?


如果团队在这种声音主导下,士气就会被打击——这是一场看不到头的战斗。


张一鸣是如何应对的?首先,他认为竞争是好事,并举例历史上用并购来快速消灭对手的,往往容易产生自我感觉良好,最后都懈怠了。


那么字节团队应该如何做呢?保持平常心的信念,行为上向竞争对手学习,不要为了竞争而竞争,举了微软之前被竞争对手谷歌牵着走的案例,过分关注竞争,会导致心态失衡,眼睛失明,让人产生偏执和差别心,最终落后。


第四个场景:不要过度追求方法论,保持平常心


all in 没有任何褒贬的中性词汇,但张一鸣认为很多人把 all in 当成了偷懒的捷径:本质是“我不想再想了,就这样吧,行就行,赌一把”的all in。这种浮于表面的判断方式,一旦方向错了,往往让人谬以千里。


张一鸣对此有一个判断,人的知识有限性非常明显,很多是非结构化知识,过度使用概念无助于理解。


那么不如保持平常心,回归事实层面,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要太容易说“说白了就这样”,要猜想其他可能,保持一个开放心态,保持想象力,保持耐心,不要被外界的强烈预期影响投入。


第五个场景:在失败面前保持平常心


字节教育还没有特别亮眼的成绩,飞书有极高的口碑,但市场占有率还没有明显的提升,这些属于失败吗?


其实不是,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过程。但在奔着“字节就是能成功”的预期之下,这样正常的过程,就会被当作不正常的结果来对待,因此团队互相影响,太害怕失败,导致动作变形。


张一鸣建议的应对方法很有意思,如何面对“曲折的过程”?他给了四个步骤:


  • 第一步:真实认识到错误,懊恼少一点;

  • 第二步:改正它,修正它;

  • 第三步:从错误中学习到背后的原因;

  • 第四步:放下它,不要过长时间进入到自我指责的状态中。


给予确认


在演讲的最后,张一鸣讲了一个世界级网红的故事,这个故事来自于《徒手攀岩》的主人翁Alex Honnold,他徒手攀岩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会让字节团队有所共鸣——往前往后都危险,腿软心乱最危险,关注当下才有出路。


这让大家对于自己身份的理解有了升华——我们都是背负神圣使命的挑战者。


作为挑战者的我们,如何处理好我和世界的关系呢?


张一鸣的总结是:困难都是外部的,是自己不能左右的,自己能做到的是外部波澜起伏,内心平静如常。


结语


与过去被追捧的孤胆英雄式的创业者形象相比,当前时代,任正非、张一鸣、王兴、黄铮、张邦鑫等这一类创业者形象越来越受到追捧,他们给人的印象是“二深”:深居简出、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的过程,就是自我确定的过程。


当外部环境越来越不确定的时候,我们需要有强大而稳固的深度思考框架与习惯,从而通过增强自我的真实力量感来提升目标实现的确定性,而非随波逐流。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