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职业,新穷人?
2022-09-28 20:38

自由职业,新穷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波动刻度(ID:madthings),作者:李书航,编辑:王焕超,原文标题:《自由职业,治不好打工人的精神内耗|新穷人》,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时间,似乎所有人都在对工作口诛笔伐:内卷,内耗,“狗屁工作”“毫无意义”。大卫·格雷伯的《Bullshit Jobs》像一把火炬,点燃了全世界打工人的情绪。在这些讨伐声中,肯定会有一些追随,有一些非理性甚至表演的成分,但是很明显,它们也表征着当下的工作机制、环境、模式与内容,与许多人的期待不相符合。


口诛笔伐之后,一部分人擦干嘴边的白沫,继续埋头工作;还有一部分人,已经开始寻求行动的可能。自由职业看起来是一种很好的方案,时间灵活、地点自由,也不必面对苛刻的上司以及不靠谱的合作者。


不过,自由职业真的就是逃避繁冗工作和复杂人际关系的应许之地吗?那些来自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的美好样本,到底有多大的粉饰成分?本文来自一位自由职业者,在这篇文章里,他会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思考,介绍作为普通自由职业者的实际状态、纠结困惑以及一些经验。


以下为他的自述:


我不会跟亲戚朋友说,我是“自由职业”


我上一份稳定、连续的工作还是在2015年,之后有过两三段短暂的全职工作经历,都不超过半年。大多数时间,我都是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写自己的公众号,同时接一些零散的写作单子。


简单总结,我的自由职业之路并不怎么成功,但也不能算是完全失败。我注意到很多关于自由职业者的自述或访谈,都有意无意指向了那些做得比较好、比较头部的人。他们光鲜亮丽、充满自由空气的生活方式令人向往,但这可能带来一种错觉——自由职业者都是这样的。


我相信,如果本文的读者从现在开始探索自由职业或兼职,很大概率还是成为我这样的人,而不是那些更成功的少数。


我甚至可以想象有很多打工人,尤其是刚工作不多久的年轻人,因为在本职工作中遭遇了挫折,头脑一热,就辞了职。但短时间内又没什么太好的出路,于是选择了自由职业,作为解决“精神内耗”的一种方案。


但哪有这种好事,如果你没有完全想明白,或者是还没做好“自负盈亏”的打算,那么不过是从一种精神内耗,跳到了另一种精神内耗。


我首先想谈谈,长时间的自由职业,是否让我成为了社会主流之外的另类物种?跟一直在认真上班的老婆对比之后,我的结论是,其实生活状态上的区别不大:


  • 生活都被琐事占满,几乎没有什么时间用来思考和放空自己,不用通勤省下的时间,也都用在了做家务上面;


  • 都有满满当当的日程,区别是自己定的,还是老板定的;


  • 都没有做到100%有效利用全部时间,不是在工位上摸鱼,就是在家里的沙发上摸鱼,而且总计时间还不短,晚上睡觉之前,我们都很难轻易告别自己的手机;


  • 我们的身体也都谈不上健康,运动时间少得可怜,体重不断突破历史纪录,也会出现大大小小各种问题,精力不好、状态不好的时候,脾气也不受控制地变得暴躁了。


当然,自由职业肯定有好的一面,就像所有人所知道的:可以自己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允许你在减少和他人同时在场或在线协作的前提下错峰工作。比如,白天可以先把家里的事情忙完,安顿好所有人,在效率最高的深夜赶工。


但是,在外部观感以及对家庭的贡献上,自由职业和全职工作很不一样。


有的自由职业者可以持续赚很多钱,但那不是我。我的收入波动很大,好的时候可以很赚钱,差的话就连续一年半载零收入,坐吃山空。收入波动越大,平日要承受的心理负担就越重。


收入不稳定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家庭每个月的固定支出是刚性的,省不下来。这需要比较稳定的现金流,不是一夜暴富,而是细水长流。


像我之前的状态,偶尔有一单会特别突出,收入大概上万,或者更高;但是在那之后,可能连续半年多都不会有活。那这一单给你带来的惊喜,到底是要管三个月,还是管半年,甚至管更长时间?


经常处于这种阴晴不定的环境当中,你的另一半也要陪着一起提心吊胆。我觉得,对于已经成家,乃至计划要孩子的家庭,要更为慎重地考虑走自由职业的道路。


自由职业始终不是一份“正经工作”,很难让家长放心,在亲友聚会上也难以启齿。很多时候,我都会用自己以前的全职工作,或者不具体介绍工作事项来一笔带过。


每当我接不到活的时候,就处于事实上的“失业”状态,自身心理压力和来自家人的压力都会很大。而且,平时就算再忙,也不免会被亲戚经意或不经意间埋怨“瞎忙”“不务正业”,或者自己也会担心他们这么觉得。


更为设身处地的关心来自我老妈,她总会担忧地在电话里问我钱够不够花,然后说“你得为将来做打算,总不能七老八十了还是打一天工赚一天钱啊”。说实话,我很难给出让她满意的答复。


有很多自由职业者现身说法,比较典型的一类是网文作者。经常能见到的桥段是他们在同学聚会上对着怜悯或鄙夷的眼神,轻描淡写地说出自己一个月能赚好几万,把日子过成了爽文。


先不讨论是否所有人都能赚这么多,这恰好证明了自由职业者多少都会有对外界证明自己的需求。外人虽然无关紧要,但如果连家里人也不理解,这种要证明自己的渴望就会更迫切。


如果能力不够,老实上班的性价比更高


可能有人会觉得“自由职业”是一种非此即彼的选项,打上这个标签,就意味着远离传统职场。事情不是这样的,你可以把自由职业视为两段全职工作中间的过渡期,也可以把全职工作视为自由职业状态里的小插曲。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我有段时间一直在找全职工作。当然,如果你简历上有一段长时期的空白,还是会影响求职,在面试时无可避免地会被问为什么不再做自由职业了。


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坦诚,有什么就说什么。比如,自己收入下降了;最近用钱多了,要存钱了;感觉单枪匹马要实现工作目标很难,等等。


跟自由职业——自己做自己的老板相比,全职工作肯定是把劳动者放到了一个更安全的保护层里面,对于劳动者来说有更多保障。说实话,如果自身能力并不出众,老实上班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在你不论因为什么对自由职业动心,准备跟老板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之前,请回顾一下全职工作能给你的以下内容:


  • 职工级别的五险一金。


刚出校门的同学(比如当年的我自己)很容易嫌麻烦而断缴社保,之后还得补上。我的建议是,社保能上就一定要上,不要怕麻烦——如果你爸妈为此好言劝阻,建议还是听他们的话吧。假设你在单位的时候生过病,可能会对社保卡具体给了你什么保障,有一个切身体会。


  • 长期服务的补助。


年终奖是最典型的对长期服务的奖励。不同的公司或许还会送体检、送保险、送团建旅行……送月饼也是送嘛。


如果没有上面这些,法律规定的带薪假期也属于此类:病假、丧假、婚假、年假等等。即便在这段时间里完全不工作,但是仍然可以获得收入。在这段时间里,自由职业者呢?手停口停,没活干就没收入。


  • 旱涝保收。


我知道很多人被困在“996/007”里面。不过,不论你是按时打卡,错峰上班,还是在家工作——只要签完劳动合同,事情就变成了“我完成被交付的任务,就能拿到钱”。这是一件确定而可预期的事情。


在公司系统里,有时你完成了下达的任务,整个项目却失败了,你很少会承担责任。但如果是自由职业,你想要这份收入,就不得不对最终结果负责。这种情况下,你到底加不加班,加到什么时候,完全无法确定,唯一确定的就是要比老实上班心累。


真正受疫情影响的,是中间状态的自由职业者


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都有冲击,更多的全职员工被降薪、“优化”,或者任务重了,因此会更多关注自由职业的问题。


而疫情对不同的自由职业者,造成影响的大小是有显著区别的。这里肯定有行业差异,但更多是根据自由职业者的个人特质、能力以及不可取代性,粗略可以分成三个类别:


上位者:有一些人能力非常强,处于行业头部,以至于圈内人都知道;或者是虽然默默无闻,但拥有一些隐形的人脉资源、独到的优势,也可以说是业内的“隐形冠军”。这些人是不怎么受疫情影响的。


下位者:这一些人没有门路,也缺乏核心竞争力。在一个稳定的全职工作中,他们可以受到保护和帮助,做一些机械、重复性的工作。但万一选择了自由职业,就会迅速暴露短板,很显然活得不会太好。


他们可能是那种网络兼职骗局的主要受害者。比如说“做打字任务”,交完报名费就没了下文。还有一些是兼职翻译,写文案,念有声书,帮营销号洗稿;但这类工作报酬低得可怜,因为这些工作机会已经经过了多次转手,即使一开始有不错的报酬,最后也只有一点点留给真正做事的人。


与上位者相比,这些人也是自由职业,但肯定要窘迫得多。即使在疫情前他们也是同样脆弱的,而且很容易受骗。


真正被疫情影响到的,实际上是介于两者中间的一群自由职业者,也就是我们这群“普通”的自由职业者。


虽然有技能,但是技能比较单一,往往只适合于一个特定的方向。比如非专业出身的兼职翻译,之所以能持续做下去,大概率是因为有一个方向,比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因为单子多、机会多,不一定非得是翻译专业的人才能接到活。疫情来袭,整个旅游业都受到冲击,相关的下游行业势必跟着收缩。


或者是,以往比较依赖单一客户,在疫情期间出了变数。即使是一家企业,依赖单一客户也是很危险的,而“一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更差。在行业景气时候,会有很多附加、延伸、临时性的需求,外包是常事。但是行业不再景气,就会更严格地筛选原本合作很愉快的兼职者。


也许他们突然就没再跟你联系了,过段时间一看,对接人已经被换掉了,你跟这家公司的“线”也就断了。这是很常见的事。


还有一种情况,你本来做得好好的,现在多出一大堆人跟你抢饭碗,俗称“卷起来了“。很多全职员工被迫跟原本的自由职业者抢饭碗,一些可替代性强的任务就会离原本的从业者而去。


另一边则是排队加入就业大军的应届生、在校实习生。当这些免费乃至“倒贴钱”的劳动力加入战场,其成本优势会弥补经验不足的短板。很多自由职业者也是吃百家饭,也不是深耕每个客户所在的领域,成品也不见得更高明,那么选你的意义何在呢?


在经济还好的时候,自由职业者已经处于一个比较边缘、不稳定的区间,所以“春江水暖鸭先知”,经济不景气会很直接地传导到他们身上。强者恒强,弱者也很难更差,只有处于中间的普通人有最大风险向下滑落。


任何领域,能成功的都是少数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自由职业状态,应该会很快适应类似疫情的环境变化,对这样的考验不会太陌生。但有些人可能是因为形势所迫离开了原本稳定、熟悉的环境,不得不暂时加入自由职业阵营,那应该感受就会非常差。


全职工作对劳动者有很多的保护——在我上面提到的三种优点里,可能最重要的就是“旱涝保收”,劳动者不用对最终结果负责。其实,这样反而会使得你在心态上忘记潜在的风险,把“铁饭碗”视作理所当然。当打击来临时,就可能会不知所措。


对于这些人,我首先建议他们去学习那些主动选择自由职业的人的心态。人天生会找理由,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所以主动的自由职业者会努力去想自由的好处,想全职时受了多少夹板气,做了多少没有意义的事情。


而且,要记住当你选择了自由职业,你是在做一份认真的工作——而不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如果你真的有规划,能自律,确信自己向着目标在前进,就不用担心、害怕、自卑。只有接受现实,才能心平气和地开始工作。


接下来,做自由职业需要有很强的随机应变、灵活适应的能力。我强烈建议从自己以往的专业,从熟悉的、有人脉的领域开始切入。如果做不到,没关系,不管自己做的事情跟原本擅长的领域有多不相关,学会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这个领域,至少不要犯低级错误。


自由职业的性质决定了多数人跟工作的耦合度不会很高,最终成品在业内人士看来,可能不专业,乃至有硬伤,但这是避免不了的。


任何领域,能成功的都是少数。对于被动转为自由职业的人,势必要经历更艰难的转型时期,也可能会有从以往的佼佼者,到如今泯然众人的心态落差。但是心态平衡,加上不断的自我修炼,对改善局面一定会有帮助。


我不敢说以上心灵鸡汤式的解法是否有用。但我深知这个道理:只要还能扑腾着,就别让自己沉下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波动刻度(ID:madthings),作者:李书航,编辑:王焕超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