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就能买套房?年轻人去鹤岗的原因其实与鹤岗无关
2022-11-04 16:28

1.5万就能买套房?年轻人去鹤岗的原因其实与鹤岗无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 (ID:ceibs-cbr),作者:维舟,责编:施杨,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选一个城市,就是选择一种活法


为什么会有年轻人想去鹤岗?说白了,真正的原因其实与鹤岗无关。


鹤岗的吸引力,基本上就一条:当地住宅的“白菜价”。此外,它多少也是个像模像样的城市,有宽带、有物流、有超市、有暖气,也有医院,换言之,最基本的城市生活条件是具备了。至于有多好,那另当别论,但有些人觉得至少“比住大城市地下室强多了”。


也就是说,鹤岗的“好”是一种市场上的“相对优势”,吸引到的是一群特殊的消费者:他们只要房价足够低,对城市生活的其它维度统统都不怎么在意,只须满足最基本要求即可。对于那些想要在城市里获得一套自己住房的年轻人来说,如果一辈子都买不起一线城市的房子,那么鹤岗至少提供了一条退路。


这是一种相当特殊的社会心态,不妨对比一下日本:东京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85%的日本年轻人选择租房,10%住父母家或公司宿舍,自己买房的仅有5%,40岁以下群体的住房拥有率也仅为18%,年轻人甚至喊出“背上房贷的房子不是家,是牢狱”的口号。为何中国年轻人“一定要有一套自己房子”的情结如此严重?这其实折射出他们在内心深处很没有安全感,没有自己的房子就始终感觉像是在“漂”。


对他们来说,“白菜房”好歹也是房——当然,你也可以想见,鹤岗房价那么低是有原因的:作为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它繁荣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每年获得的转移支付收入是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约4.5倍(全国平均是45%)。去年,鹤岗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71%,并成为全国首个实施财政重整计划的地级市,意味着它已经在财政上破产。由于原本的产业结构单一,新经济的班车又没赶上,本地没什么特别好的工作机会,正因此,2010~2020这十年间鹤岗常住人口下降了15.81%之多。


对于这些,去鹤岗买房的年轻人也未必不知道,只是对他们而言那都不重要,因为他们想要的只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居所,其它的生活需求都可以减少到最低。本来,城市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它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书店、体育馆、公园这类配套公共设施能丰富你的文化生活;如果结婚生子,你还得考虑家旁的学校质量;父母老了,你就得考虑万一半夜生病,附近有没有医院,否则急救都来不及。但假如你单身,相比起现实生活又更喜欢虚拟世界,那这些可能对你来说就能省则省、甚至可有可无了。


此前,上海也有一位51岁的单身男子,将父母去世后继承的房产卖了425万,到辽宁锦州郊区花7万元买了57米的小房子,余下的大部分吃利息。他不需要在锦州工作,不养家、不养娃、不养车,当地消费低廉还能偶尔吃吃海鲜,对他来说是很不错的养老选择。


不难看出,对这样一些人来说,鹤岗、锦州还是其它城市,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他们没有亲情的羁绊(搞不好那还是负担),也并不渴望在当地建立社交网络,仅限于买东西、下餐馆之类最低限度的社会交往,过一种自由自在但也无依无靠的极简隐居生活。


这些基本生活需求在稍微发达一点的村镇大抵也能做到,之所以还要去鹤岗,只是人们担心在农村可能连这些东西都满足不了。有一位去安阳买房的年轻人曾说,“只要给我一根网线,我可以去任何地方生活,饿了吃泡面就行”——事实上,他们往往在大城市里过的也是这样的生活,这是一种与外在现实社会“脱钩”的人生,空间位置(处于什么地段)对他们来说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和一般人理解的“城市”很不一样,完全抛弃了城市生活丰富多元的特性,乍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倒退,更接近于那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村落。然而,这恰恰是后现代城市社会才可能出现的景象:一方面是个体想要过一种远离群体的生活,另一方面是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得一个脱离了群体的个人也能生存下去,而这又反过来加深了那种孤独感。


很多人去鹤岗,只是找一个容身之所,并不打算在当地就业,尤其是那些“在哪里工作不重要”的数字游牧民。这和大理还不一样,虽然去大理的很多人也是为了逃离大城市的种种压力,但至少有不少是被大理的美景吸引过去、并在当地开始新生活的自由职业者,开民宿、做导游、当翻译的都比比皆是。也因此,大理的房价还不低,但鹤岗的房价恐怕就高不起来了,因为如果去的人多了,抬高房价,那追求低价房的人就会去别的城市了。


应该说,一个人当然有权选择这样生活,但真正的问题在于:这是基于静态的一种设想,很适合那些生活没有变动的老年人,但除非你打算一辈子这么过,否则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形势迟早会让你意识到,仅仅低价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并不等于买到了幸福和安全。


对年轻人来说,人生还来日方长,而只要生活还在继续,那么势必就会不断发展自我。在一个动态向前的历史变动中,就算你想“躲进小楼成一统”,也是不可得的,因为停留在原地就可能意味着滞后,最终连这样的生活也无法保住,毕竟这个时代的法则是:“你只有不断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


城市最不可替代的一点就是人和人面对面的频繁互动,脱离了那个生态,想要保持对它的第一时间的感知和反应,那是不太可能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选择一座城市,就是选择一种活法,乃至是选择自己的未来——去往北上广深,肯定意味着拥抱比鹤岗多得多的可能性。


城市不是孤岛,而是网络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虽然个人努力很重要,但在时代变动的大浪中,如何做出选择也许更重要,至少能事半功倍。实际上,在过去三四十年吃到时代红利的,固然也靠奋斗,但更多的人其实只是赶上了时机——就像房价上涨时,你怎么买都是对的。


虽然我们不能预见未来,但回头看看历史也有助于我们认清这一点:当变化发生时,即便置身于其中的人们也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而源源不断涌现的变化又是个人基本无法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做法是保持对周围变动的敏锐触觉,捕捉到新的可能性,在恰当的时机接受它,并让自己在这样一个充满更多可能性的环境中获得成长。


这样的时代红利还有吗?当然有——每个时代都有机会存在,只是看你如何把握。


当下越来越明显的一点是:国内的城市之间将出现大分化,在城市群竞争的时代,像鹤岗这样远离主要都市圈的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差距可能会越拉越大。正如陆铭在《向心城市》中指出的:“城市不是孤岛,而是网络。”只有成为城市网络中的节点性城市,才能左右逢源,通过频繁、紧密的互动获得源源不断的机会,真正强大的不是单个城市,而是通过1+1>2的效应所组成的那个复杂生态。


这就是为什么“大上海”才是对年轻人更好的机会——这里所说的“大上海”,是指新公布的“大上海都市圈”,包括了江浙沪9个城市,也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发达的都市圈。按人均GDP计算,9城中的7个都进入了发达经济体——全国也只有27个城市达到这一水准,而像南京、杭州、扬州、泰州等这些城市也就在这一都市圈附近。


从这一规划思路来看,今后这一片世界级都会区的发展方向,将是上海中心城区通过市郊的“五大新城”等枢纽节点,实现都市圈的连片发展:嘉定、青浦、松江向西连接苏锡常、嘉兴、湖州;奉贤、临港则成为南向与宁波、舟山联结的枢纽。在这样加速融合、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态势下,五大新城和昆山、太仓等节点城市很可能将复制浦东的崛起,更充分地发挥出自身潜力。



这些当然是完全可预见的未来,但人们想知道的是:好吧,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在此有必要强调的是:置身于一个多元、复杂、频繁互动的网络之中,所能得到的机会将多得多。在当下的交通条件下,50~60公里范围内可用轨道交通满足1小时日常通勤,而1小时高铁足以联结大上海都市圈内的所有主要城市,真正做到同城化。只要产业要素能自由流动,加上各方的高效协同,这可以锻造出强大的快速反应能力,创造出更高精尖的产品。


任何一个现代产品,都需要专业化的复杂分工。正如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强调的,集体的知识量才是我们成功的秘诀:“没有哪个个体知道怎么才能飞起来,也没有哪个个体知道该怎么造一架飞机,但10000个个体组成的集体通力合作就可以做到。”一个内部相互作用的社会有机体,在整体组合之后的功能可能远远大于各部件功能的总和,进而创造出完全不同的东西。


每个城市的空间是有限的,它要获得无限制的发展,只能靠人的头脑,依靠人与人的合作。欧洲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曾说:“在知识经济中,一个好的生意是一个有志向的集体,不是一块地产。”这道理也适用于城市发展:仅靠卖地,迟早到头,只有接入到一个共赢的市场体系中才有更好的未来。可以说,都市圈也使得大大小小的城市“联网”了,这远胜于它们单打独斗。


国内不缺舍得砸钱投入的城市开发项目,但真正的关键是:在一个城市网络中,投入可以获得更高回报,而这势必能吸引更多投资。像“大上海都市圈”这样可以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并在市场体系之下不断自发进化,其中的每个城镇、每个行业,乃至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可以断定,孤立的城市,将来肯定竞争不过城市群,这就是开放的市场环境下自演进平台的好处。


可想而知,高速流动的信息可以更迅速及时地捕捉到市场的机会点,而一个生态的机会越多,就越是能更好地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虽然上海的房价或许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不仅“五大新城”有很多吸引人才落户的减免措施,周边城市(如嘉兴)每平米1万多的楼盘也多的是,而鹤岗那些“白菜价”的房子其实也非常偏远,市内稍好一点的楼盘都在5000元/平米左右。最关键的是,城市生活的机会、体验和丰富性,只能通过地理上的近便才能充分获得。


当然,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肯定也有人更喜欢鹤岗,但如果你只求低廉的生活成本,那你甚至都不需要在那里买房,每次去租房住几个月就好了,花的钱还更少。去往鹤岗的年轻人,有一部分原本就是被竞争挤出的人,可能觉得人生已经触底,跌无可跌——至于在鹤岗买的房子,统共也就几万块,跌就跌吧。然而换个角度来说,他们真正的损失并不是房价,而是那些无形的机会,或者说,他们觉得就算有机会,也不属于自己,对未来不抱期望,只求获得最基本的安全感。


这可能是深层次更棘手的问题:如何让每个人都过得有尊严,给他们提供开放、平等的机会。这不仅是为了个体,也是为所有人,因为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说,让每个人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才能使社会福祉最大化。就此而言,“城市发展”不是什么抽象目标,哪里能让年轻人安心追寻梦想,哪里的城市就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 (ID:ceibs-cbr),作者:维舟,责编:施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