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三楼看问题
2022-12-08 22:48

上三楼看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曲高和众(ID:m15875),作者:孟庆祥,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前天,我写了一篇《用数学思维预测奥密克戎的终局》,结论是奥密克戎是新冠的稳定版本,大概率不会出现新的传播性更强,毒性更强的版本。


有人跟我说,这不用论述,事实是,已经很久都是奥密克戎了。我说论证和不论证是不一样的。


上述的论证其实是一种否定之否定。


一楼,没有任何有关病毒、基因、变异的知识,他会根据过去的情况判断未来。他认为未来是过去的延长线。大多数人、不懂或者没有变量思维的人都会这样想问题。


二楼,病毒专家知道RNA病毒不稳定,会发生变异,而变异又是随机没有方向的,因此未来有各种可能性。持否定观点或者不可知论的人大多数都是在二楼,他们看到了未来不必然是历史的延长线,在找不到更靠谱的解的情况下,就会得出不可知论的结论。


三楼,因为不可知论不解决问题,他们相信世界的基本因果关系,只是因果关系不为人知,但他们努力探求因果关系,谋求一定的确定性。他们可能得出肯定的结论,也可能得出否定的结论,由于他们更清楚深层、全面的因果律,因此,他们的结论可靠性要高于一楼和二楼。


这种情况,也就是我们中学学过的否定之否定思维是很常见的,我举几个例子。


电动汽车是否环保?


一楼,当然环保,用电不用油,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二楼,发电主要用煤,用天然气,也会排放二氧化碳。我本人自己计算过,假如电都是用煤发的,电车的排放比油车要略多,这是事实。


三楼,发电将来会用更多的绿色能源,用电车可以推动这个进程。将来减少碳排的路径就是用电代替火,用绿色能源发电。


港珠澳大桥是否划算?


一楼,不知道,因为他们无法估算投资收入的情况。


二楼,不划算,他们可以根据现状的通车量估计收入,建设桥梁的费用很明确,他们甚至还能估算最大的车流量,得出不划算的结论。


三楼,划算,他们认为一楼没有考虑到大桥给两岸繁荣带来的额外收益。


四楼,不划算,他们已经估计了大桥给两岸繁荣带来的额外收益,还估计了人口、城市长远发展的前景,即使考虑到这些要素,建桥仍然是不划算的。


这样的例子十分多,大多数较为复杂的关于未来,解释、不确定性的问题,都有很多的可能性,不再是单一的因果关系,可能多因一果,一因多果。


几楼距离真理最近?


那是不是三楼就基本穷尽了,就会大致正确?


也不是,如果你愿意盖高楼的话,可以盖很多楼。


物理学家费曼有一次参加了一个哲学讨论会,题目是“人是否能够看到一块砖头的内部”。


一楼的的思考很简单,就是把砖头劈开就看到砖头内部了。二楼说不行,因为你劈开了砖头,内部就成了外部,于是你还看不到砖头内部……这个事情搅和了一下午还是没有结论。


费曼说:“老子再也不参加哲学讨论。”


我看了不少哲学书,尤其年轻的时候,囫囵吞枣的,因为这东西几乎很难说看懂多少。但哲学各个分支基本上都会陷入极端的矫情,搞得太过分,反而更远离了当初的问题和真相。


我说:“真理就像矿藏,它通常不存在于表面,但挖得太深,也会错过矿床。”


盖到几楼才会接近真理?这是一个无法给出统一答案的问题。不轻信,不钻牛角尖是基本习惯。


一楼就事论事,确实经常距离真相比较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很久之前,人们就会酿酒,知道事物会腐败,但不知道为什么,也鲜有人探究。后来,列文虎克发明了放大镜和显微镜,第一个发现了细菌,就解释了食品腐败、发酵现象,在第二层搞定了知其所以然。


许多早期的科学都是源自于要解释日常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也是人的一种天性,解释对了就发现了一些原因和规律。当发现了原因和规律时,就可以做出预测,有时也能进行操作。我相信万事都有因果,只是很多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复杂的、现在还不知晓;或者因情境而异,太碎片化了,人们只能知晓一种情境下的部分原因,这就是经验。


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和思维,解释会变成捣浆糊,普通人会变成矫情。专门干这事的人就是哲学家。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说,我听了巴黎大学所有能听的课,看了所有能找到的书,发现没有一条是公认的、无歧义的。笛卡尔接着说,哲学家对事物的理解往往不及普通人,他认为普通人没有利害关系,所以能聚焦于事物本身,而哲学家则有利害关系,成了一种辩解。我不同意他关于原因的看法,哲学家不是因为利益纠葛,而是一种习惯。


二楼的看法经常只看到了部分的、局部的原因,到了三楼就看到了更深层、更全面的原因,这时三楼就超越了二楼,更接近真理。


如何上三楼看问题?


一楼看事实和表面,是群众的选择;二楼做出一些解释,有时找到了因果关系,有时片面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到了三楼就能较全面深入的理解因果关系。


一楼是延长线思维或者类比思维,在电动汽车兴起的几年,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传统汽车的末日,就像智能机取代功能手机,传统手机厂商就活下来三星一家,其余的都是新势力,这就是类比思维。


还有大概2016年的共享单车大战,参与者都认为这就是互联网模式的延续,烧钱投入尽量多的单车把对手挤垮然后垄断就赚钱了,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许多进入电动汽车的新势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认为电动汽车就是手机加上四个轮子,关键在于自动驾驶、电子方面的技术,现在大家逐渐发现消费者并未为此买单。


倘若有二楼思维,就会怀疑这些判断,不断去跟踪和确认事实,以便较早地发现真相,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


整个社会都在倡导批判性思维,我却没有看到一篇文章、一本书把这个事情说清楚。不久我会专门写一篇这方面的文章。所谓批判主要是要怀疑现在的认知和解释,到二楼或者三楼看问题。


一般而言,我们要遵从这样一些原则,就可以改善思考力。


1. 众人的选择经常是有道理的。在一些通常事物上这样做是合理的。比如,在琢磨用户消费行为和购买行为时,必须把用户行为的合理性想清楚,你说用户是SB,没有任何价值,那是因为你没有看懂。


当涉及一些复杂因果时,众人的观念也可能是长期错误的。人们求雨、祭田祈求风调雨顺几千年的历史,事实并没有正确的理解气候的成因。当我们成为古人时,后人也会发现今人的群体性错误。


2. 不要太轻易否定牛人和机构的决策,除非你看透了他们决策原因是错误的原因。


牛人和机构通常做很傻的判断决策较少,至少是一种深层逻辑的傻,而不是浅表逻辑的傻。


赵高指鹿为马,很多人都认为赵高怎么就看不透说马的那些属于势利小人,心里在说脏话。如果这样看赵高你就是傻子,这是寻常人都知道的道理,赵高不懂,不可能的!你必须把赵高放在一个牛人的位置上去理解他的想法。


3. 你的理解只是众多理解中的一种。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一个常识是息的无限性,解释的无限性。找到了一种自己的理解就以为发现了真理,其实,你的理解只是多种理解中的一种而已。


也就是说,怀疑主义、批判思维是首先要批判自己的。牛人说的话一般比较靠谱,不容易违背事实或者轻易被发现漏洞。因为他们首先进行了自我批判和验证,也就是说养成了说话走心的良好习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曲高和众(ID:m15875),作者:孟庆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