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我们听到的标签太多,夹带的情绪亦很多,以致于真实的美国是什么样的,大家已经不太关心了,但在未知的外部环境中把耳朵堵上,眼睛闭上恰恰是最危险的做法。 从硅谷到华尔街;从美剧到常春藤;从漫威到迪士尼......不乏很多“文化入侵”的说法,不过美国文化既然能遍地开花,它必然有其普世的一面。 关注此文集,在信息从未如此流通的今天,没有什么能阻止文化的传播。我们能做的,唯有保持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去掌握更全面的信息,才有可能甄别各种不同的文化,不受制于藏匿于文化中的片面引导。
好文章,很深刻。《肖申克的救赎》里,男主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谋略,打赢一切对手后回归田园。艺术家笔下的角色并不让人感到失真。恐怕这个终极问题的答案只在具体精英的选择和努力中,而不在哲学家的构思中。换句话说,飘飘游游的华尔街和各种大亨可以横行一时,但田园中总会生长出骑士的巨刃。
《美国的城乡悖论和精神分裂》这篇文章本身就是站在种族主义视角✍🏻的。尽管列了一堆数据显得比较客观,但是种族人口结构的变化就能解释美国社会的“根本性”问题吗?文中还预设了随着美国种族结构的变化,各种族间是必然对立的。这种观点本身就是从种族主义视角出发。 可以说最后得出的结论非常片面。
《美国社会的根本性问题》我大学是学哲学专业的,而且是第一志愿,班上基本都是调剂的。 从后来工作经历看,人文学科对口面狭窄,起薪低。而且国内的教育环境下,稍微有点懒散大学四年基本就等于什么都没学。不是个人兴趣或者家境优渥,非常不建议文史哲这些专业。(另一点国内文科教育普遍水准一言难尽,985以下的文科专业最好别学了) 当然牛人是不会受专业束缚的。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力一般、条件一般,还是学学计算机、会计这些有用的专业,学得好有机会赚大钱,学不好起码也能找份还可以的工作
《为什么美国越顶尖的大学,学生越爱“务虚 ”?》大多数人被生活的潮水推着走,少数人停下来想怎么能舒服地被推着走,极少数人想为什么要被潮水推着走,这道题也许没有答案,人生就是生活的宏图,生活是人生的微观
《为什么美国越顶尖的大学,学生越爱“务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