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里的长安:导演曹盾的两个选择
原创2019-07-16 12:38

十二时辰里的长安:导演曹盾的两个选择

作者丨李玲

头图丨《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导演曹盾坐在会议室中间的圆椅上,直面镜头。《长安十二时辰》“火”了后,这样的场景他已经记不清经历多少次了。

 

他身着着紫色圆领T恤和黑色休闲裤,脚上踩着人字拖,讲话的时候胳膊搭在扶手上,五指自然下垂,看起来很自在。

 

工作人员提醒他整理衣服,理由是“更好看些”。他“嗨”地拉长声音说,“长相这东西是天生的”。这个不苟言笑的高个儿中年西北汉子面相略“凶”,与脖子上挂着的椭圆老花镜格格不入。采访间隙,他自顾玩手机,显然已经习惯面对这种间歇性的热情和心照不宣的冷清。

 

他整个人看起来很放松,但导演惯有的严谨审视从未抽离。有记者将服化道呈现的效果——历史场景还原度高总结为”高级感“,问是否是导演的刻意思考。曹盾不理解到底想问什么,请对方进一步解释后才给出答案;但十几分钟前回答过的问题被再次提出,他会提醒”这个问题其实刚才我回答过了“,然后再完整叙述一遍。

 

至于备受赞许的两大主角,曹盾坦言当初选角的考虑并非流量。比如李必与易烊千玺,同样是年少成名,背负了太多的责任与期盼,两者的内在联系相通。曹盾回忆易烊千玺试妆的场景,“整个穿戴完,人往那一站,全对了,就是他了。”

 

而敲定雷佳音饰演张小敬,只用了一顿饭的功夫。准确地说是,曹盾用两碗油泼面搞定的。


大碗宽面定主角:“就是他了”


“导演你吃的啥?”

“油泼面。”

“我也来一碗!”

   

曹盾回忆与演员雷佳音见面的场景。那时,雷佳音正好在西安白鹿原影视城拍摄《白鹿原》,两人在约在面馆见面。他去得早,雷佳音在他吃面时进来。一碗面吃完后,雷佳音又要了一碗。

 

“你要把张小敬的角色给我,我一定给你演到位。”

“那咱就这么定了。”

 

曹盾是西安人,偏爱面食。雷佳音好吃,来者不拒。两碗面的工夫,在飘着热油滚过的辣椒和大蒜的混合香气中,雷佳音就成了张小敬。“我俩一直在吃吃吃,吃完以后把碗一放就定了,过程特别简单。”曹盾说。


图片 ©东方IC


拍《长安十二时辰》,曹盾坦言是件“挺幸运的事”。读了小说前八章,他就被故事所吸引,主动申请拍摄,“因为我知道有好多”。亲自登门原著作家马伯庸家聊想法,将自己对小说故事的理解和剧本改编思路全盘托出,最终拿下剧本。

 

导演们总在寻觅具有难能可贵的品质的特殊存在,曹盾也不例外。雷佳音和易烊千玺于他而言,正是独特的那两个人。

 

曹盾选择演员的标准一点都不苛刻,甚至有点简单,最重要的,“可能就那一下。”曹盾用“戏特别好”形容雷佳音的演技,即使这样,他也少不了面对面确认的那一下。他要借此判断演员的形象、气质以及语言风格与角色是否匹配。面馆见面后,他觉得“雷佳音能演好”,也因此,观众看到了今天的张小敬。

 

那时《我的前半生》刚播完,雷佳音火了起来。优酷的数据分析结果也显示,雷佳音的热度势头正猛,且还有向上的趋势。而和雷佳音合作,是曹盾很早就有的念头,前几部戏总阴差阳错地错过,《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的角色,曹盾想到了雷佳音。档期正好接的上,与雷佳音合作的遗憾,最终在《长安十二时辰》得以圆满。

 

事实证明,《长安十二时辰》与雷佳音、易烊千玺、曹盾三者缺一不可,相互成就。这其中,易烊千玺从流量明星向演员的自然过渡,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可曹盾觉得,“那不是我该考虑的”,他更看重演员本身与角色的契合程度。

 

易烊千玺是曹盾第一个定下的角色演员。看到小说中描述的李必,他就想到了易烊千玺。除形象气质的契合,他觉得易烊千玺的“少年感”最为难能可贵。马伯庸小说中塑造的李必形象,是个心智成熟但外表年轻的人,少年气十足。而“现在的孩子成熟得比较早,如果找一个20多岁的演员,可能演不出那种少年老成的感觉”,曹盾在拿到剧本的时候,就考虑将小说李必设定的23岁年龄段往下调。

 

形象对了,内涵也很重要。

 

图片 ©东方IC


小说中,李必是个文人。如果演员没有文化素养,对李必这个具有文人风骨的角色理解和表现势必会有偏差。曹盾找易烊千玺聊了一下午天,聊小说、聊人物,聊易烊千玺最近忙什么,整个过程中的观察,让他心里有了底。试妆后,曹盾找到了李必。“整个穿戴完,人往那一站,全对了,就是他了。”

 

选择易烊千玺,因其跟李必之间的潜在联系。李必是个少年,同时又是年纪很小就成名的天才,在23岁时就担当重任,心智可想而知。而易烊千玺13岁成名,一路跟随流量而来的,不仅是赞美,还有谩骂和压力。超强的扛压能力和心理素质,是让易烊千玺跟李必更接近的特质。

 

“没有这个经历,他即便再是一个流量明星,也没法理解内心深处特别深刻的东西——表面看上去特别光彩夺目,背后有无数艰辛和不与人知的苦难。”曹盾认为,易烊千玺的童年经历,使他能把李必角色中很多别人不理解的东西,用他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塑造出的角色会更准确。

 

拍《长安十二时辰》时,易烊千玺还在读高中,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跟这些“个顶个都是戏精的老戏骨”演戏,易烊千玺没有显得“虚”,而是表现得如此“稳”,曹盾发自内心地觉得,这非常难能可贵。

 

对易烊千玺最终的角色呈现,他不止一次地肯定,打100分。“他是新人,我们也都曾经是新人。反正我自问自己,17岁做不了这个。”


细腻、严谨与“凶狠的要求”:网剧工业化


电影画质、场景考究、节奏紧凑等,这些在优质美剧中的特点,如今在《长安十二时辰》上显现。人们频频把《长安十二时辰》与美剧《24小时》相比较,寄予前者中国影视工业化开端的厚望。

 

可以说,如果按照工业化的流程去制作,就没有今天的《长安十二时辰》。曹盾觉得“艺术是自由的”,创作的时候不会考虑那么多,创作也不该被那些条框所限制。

 

《长安十二时辰》的服化道好评如潮,对应的是剧组前期近14个月的筹备。收集资料、考证文献,将文献的残片画出来,寻找色卡,把已经黑化的颜色恢复到它崭新时候的样子……诸如此类的事情,花费的时间是拍摄时间的一倍。

 

图片截自优酷视频


高度还原的历史场景被观众津津乐道,而这很大程度上作用于拍摄过程中最难的部分——照明和摄影。在这方面,曹盾对细节的要求,显得有些“凶狠”。

 

网上流传广泛的版本是,为了让张小敬的形象“活”起来,第一集剧本写了23遍。曹盾解释,除对角色形象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将故事中时间的紧迫感用中国独有的东西表现出来。最终呈现的,每集开篇的日晷、不时出现的漏斗以及关键时刻报时的官员,都在无形中提醒着观众,时间在流逝,而危机尚未解除。

 

《长安十二时辰》拍摄的是长安的一天,这就意味着每一集代表着固定的时间段,对应的现实时间不到30分钟,因此光线和气氛在一集内不能有变化。为了克服剧组拍摄要经历从早到晚的时间跨度,摄影和照明通过大量试验,最终呈现出西安晴朗的24小时。而实际上,拍摄正逢雨季,40% 的时间都在下雨。

 

细节的把控不止于此。《长安十二时辰》里,穿着初唐风格服饰的老人,携带隋朝道具的路人,随处可见。曹盾觉得,这才是真实的人,和他们真实的生活。“只有在这种真实的空间和时间下,发生在人身上的事情才合理”。

 

虽然是悬疑剧,但曹盾从一开始就按照动作戏给演员定了标准。“如果不提这个要求,很多动作戏只能靠剪接完成。但我一上来说要拍长镜头,就得演员自己去完成。”

 

曹盾的想法是,把标准提高,演员就会主动参加训练。演员的敬业精神加持真实场景,这样拍摄到的内容,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就像在打戏中,他更倾向于演员亲身“肉搏”。“就算演员不会打得像替身那么好,相比之下还会显得笨拙,但这些笨拙,正是真实的体现。”

 

为了文武呼应,不仅是动作戏,他在文戏中也大量穿插使用长镜头。本身是摄影出身,曹盾觉得现在拍长镜头是很简单的事情。在黑白电影时代,拍长镜头很难,那时就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如《小兵张嘎》。而现在,“摄影器材特别多,条件特别好,长镜头没什么难度可言。”他觉得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演员芦芳生在知乎上形容曹盾,“死抠细节,对画面、镜头都有极其严苛的审美标准,成片的风格很曹盾”。从播出后的反馈来看,带有“曹盾”强烈个人风格的画面,无疑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选景时,剧组按照惯例去全国各地的景区参观,把所有的古装景点看过一遍,发现都不合适。皇宫景点很多,但剧情不太需要;横店有街道,但多为明清朝代建筑风格;同样盛唐主题的《妖猫传》襄阳唐城,气质却不相符,其色彩呈现的城市气质魔幻,与《长安十二时辰》需要展现市井生活的烟火气全然不同。


这是曹盾口中“最困难的时候”。最终,《海上牧云记》拍摄地宁波象山影视基地主动请缨,把导演张纪中当年拍《天龙八部》的布景拆掉一部分,生生挤出70亩,给曹盾拍《长安十二时辰》。也是在这70亩地上,剧组搭建了一座唐城,还原了小说里规整的长安一百零八坊和让观众直呼过瘾的长安故事。


主角长安,没有遗憾


如果你了解曹盾的职业历史,应该对《长安十二时辰》引起热议的原因没有质疑。因为这确是实力的积淀。

 

在成为导演前,曹盾有两个身份,摄影和编剧。前者的代表作是电视剧《金粉世家》、电影《失恋33天》,后者则是引发全民家庭关系大讨论的电视剧《双面胶》《蜗居》。导演这个身份,此前对应的作品是《裸婚时代》《小儿难养》等国民剧,此后,无疑是《长安十二时辰》。

 

对他来说,多重身份的转换体验中,最大的不同是拍古装剧和都市剧的工作环境,前者在景区里拍,环境可控,没有人打扰,工作受尊重;后者截然相反,每天“扫街”,环境复杂且会遇到不同的人,后者的工作难度相比大得多。

 

不同于很多导演回顾过后总觉得还有遗憾,曹盾坦言《长安十二时辰》目前的呈现效果已到极限,毕竟,“我们的经费、人力、学历都有限。”从接到《长安十二时辰》到现在,曹盾每天就只有这一件事,从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拍摄后期的修改、成片特效制作,直到呈现出来,“我们都已经尽力了”。

 

图片截自优酷视频


《长安十二时辰》引发热议,剧情走向更是牵动着每一个追剧者的心。他印象最深的一个评论是有人惊呼“徐宾死了!”作为两个主角张小敬和李必的“搭桥”人,徐宾在查到伏火雷具体数量并发现“眼线”后被掐死,案情线索陡然中断,入戏很深的观众难以置信道:“徐宾死了!”这对曹盾来说,“印象太深刻了。”

 

当然,众多讨论中,赞美者众,吐槽者也不少。在曹盾看来,不管说什么,只要参与讨论,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有时批评并不代表攻击,而是一种爱之深,责之切的表现。”观众苦滤镜剧久矣,在此时出现一部制作精良且史实考究的古装悬疑剧,将观众的眼球抓住也在情理之中。对导演来说,能被大家讨论,莫不是一种无形的赞誉。

 

这几天,曹盾还在盯后面几集的字幕,希望不要出现一些低级错误。他打算等剧播完后,把不同的声音收集起来进行复盘。“要学会从成功和失败中成长,不能停在这想象,要进步。”

 

曹盾脸上的表情不多,看起来宠辱不惊,但说起西安相关的事情,他解释“我就是西安本地人”时的神情,你大概会理解他所说的,借由《长安十二时辰》想表达的,其实是包容和自信。那种传承下来的历史沉淀,根植于西安人骨髓中,变成一种藏在习以为常中的骄傲。

 

导演曹盾说,所有人物和环境融合成的整体,才是《长安十二时辰》。现在,主角长安,已经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

 

而张小敬和李必,都只是长安的一部分。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