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书院”回炉:为什么这回只在B站火了?
原创2019-11-06 17:18

“豫章书院”回炉:为什么这回只在B站火了?

撰稿 | 李双贤

题图 | 来源视觉中国


后知后觉,几经舆论风波的豫章书院仍在“营业”。

 

自豫章书院被大众媒体的选题库捕获,已经过去两年。而若从豫章书院开业办学算起,则已去整整六年。

 

数年以来,该事件至少经过三次发酵,数度登上各平台热搜。

 

从自媒体“爆文”到深度人物特稿,从《暴走大事件》这样的网综,到《今日说法》这样的主流电视栏目……

 

直到最近事件再度“回炉”,通过B站上代号“反豫章书院运动“的视频接力(曝光者@温柔在微博和知乎等平台亦有发声)重新闯入公众视野。


相关视频登上B站总榜第一名,引起热议。

 


B站热搜VS知乎、微博热搜,截图时间2019年11月6日


为什么偏偏是B站?

 

两年前,豫章书院事件是以一篇知乎上的专栏文章为发端(《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杨永信》作者@温柔);


更早之前,微博才是社会新闻发酵引爆的第一平台,有口皆碑地行驶着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现如今,曾经以“用户低龄化”、“娱乐鬼畜”为固有印象标签的“小破站”,似乎取代了微博、知乎等的角色。

 

百度搜索指数上相关关键词的数据表现


B站上市以后内容转型,视频门槛降低,尤其是生活类视频的崛起,平台端的潜在背景更像是个“年轻版的快手”, 吸引了更多对社会议题感兴趣的年轻人涌入。


作为在B站上第一次大规模引爆的一则社会新闻,这场“反豫章学院运动”有何意义?背后又透露出的哪些关于“更年轻一代”的讯息?

 

从鬼畜消解到严肃直面

 

鬼畜(与番剧并举)一直是B站的热门内容标签。作为一种轻松调侃的再创作形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年轻一代面对严肃社会议题或新闻时,试图将其消解的愿望。

 

想当年,连“临沂网戒中心用电击学员的方式治疗网瘾”这类“骇人听闻”的新闻,也只是给“鬼畜全明星”徒增了一个“雷电法王杨永信”的IP。

 


相关视频的弹幕里都是满屏的“哈哈哈哈”,鲜有人关心网戒中心关停与否(事实上,它还开的好好的)。

 

类似剧情在本次“反豫章学院运动”发生变化,B站用户似乎变得更“严肃”了。

 

除了“一键三连”以表支持,在弹幕和评论区的讨论里,更多的Up主和粉丝们开始思考豫章书院事件的本质和解决方案。

 

评论节选自《关于豫章书院,我们普通人可以做什么》视频番号av74224511《立法是基础,那么如何参与立法呢?》视频番号av73152007

 

光是10月25日发布的《因为曝光豫章书院,我朋友被逼到自杀》这一个视频,就有11.4万弹幕、近万条评论。


B站网友们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话题:


  • 谁该对此事件负责?

  • 怎么保护举报人?

  • 在证据不足的前提下,怎样影响到相关的立法?

 

从这个角度来看,B站更像是一个披着视频网站外衣的UGC社区。


评论区用户的出谋划策和自由讨论,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举报视频的本身。

 

藏在弹幕里的微妙

 

已经不必去争论谁是“第一家发明弹幕的视频网站”,反正现在,你也只有在B站才能看到如此热烈的弹幕氛围。

 

 

在讨论社会议题时,弹幕具有更强的煽动性。“哪怕是很小的观点也可以被强化,偏激的观点也可以理所应当了”。


将声量变成弹幕,视觉上极有冲击力,光是看着就很有团结在一起的感觉。即使实际上人数其实往往并不多。

 

举一个电影中的例子。


姜文的《让子弹飞》结尾,姜文为了利用市民攻打碉楼,先后发钱、发枪,还斩了个假的“黄四郎”,本质上就像是发了一连串有铺垫、有转折的“雾水弹幕”,这一套操作下来,鹅城老百姓怒气被激发了,胆子也变大了,于是群起而攻之。

 

跟普通视频不同的是,弹幕会创造出一种万众一心的场景感,让大家在讨论社会议题时更沉浸。仿佛置身于古希腊的圆形议院,舌战群儒,集思广益。

 

藉此观众会获得非常强烈的归属感,因此也让用户更容易产生“虚幻的认同感”,从而让社会新闻事件迅速发酵、扩散。


B站用户的成年礼

 

中国到底还有多少个“豫章书院”?


越来越多的B站用户开始关心这个问题的答案。

 

B站Up主用视频接力的形式参加“反豫章书院运动”


在那个播放量近千万的控诉视频里,Up主@温柔以韩国电影《熔炉》的片段作为他叙述的视频背景。豫章书院事件是否会成为中国版的熔炉,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呢?

 

此时此刻,唯一可以确认的是,仍有成千上万的“问题少年”,还正生活在由“豫章书院”、“女德班”、“杨永信”们构建的“熔炉”之中。

 

这个时代能传播的大多是情绪,这是悲剧。无论“反豫章书院运动”结局如何,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第一批B站用户完成了互联网维度的“成年礼”,开始重点关注社会议题。

 

在可预见的未来,“豫章书院”还会和“杨永信”、“女德班”等等一道,升华成一组专属B站的亚文化符号,不断挑战那些诸如“棍棒底下出孝子”之流的守旧思想。


(虎嗅青年文化组@69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