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了,我们还能相信医院和医生吗?
原创2022-08-19 19:38

2022年了,我们还能相信医院和医生吗?

出品丨虎嗅医疗组

作者丨陈广晶,苏北佛楼蜜

题图丨视觉中国


今天,8月19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医师节,是全国白衣天使们的节日,但今年,神圣的一天因为一次事件的发酵,被蒙上一层灰色印记。

 

8月18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发布公告,关于网传其医生刘翔峰有关问题的情况进行说明。经初步调查,刘翔峰在医疗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被免职,医院将展开进一步调查。这一消息火速登上微博热搜榜。



 

刚看到这一新闻,你或许会一头雾水,一个医生的“不规范行为”何以会发酵成如此剧烈的舆论场。但网络记忆早已在2020年12月就开始被记录。

 

那时,一篇帖子悄然上线知乎,当时的人们或许并不知道知道,两年后,我们能从其中看出医者仁心中的“恶”。


 



打开这一提问,如今已经有532个答案,每一个都记录着湘雅二医院急诊外科/普外科刘翔峰在行医过程中令人毛骨悚然的“骚操作”,为了金钱,无所不用其极,不择手段。人性之恶,罄竹难书。


没病?好的,刘教授编一个


刘教授的操作,在不了解之前你会充满好奇,了解之后你会匪夷所思,从网友曝光的内容来看,包括但不限于:


1、切正常的人肠管“邀功”。机器人做不完全性肠梗阻,开进去找不到梗阻段,就把正常肠管切下来给家属看。

 

2、有异物就按肿瘤治疗。只要找他看病,稍微有点异物倾向,不管是不是肿瘤,一律按肿瘤处理,先做化疗;化疗时大量使用药物,以此多收取费用。

 

3、手术台上卖药。

 

4、用病人的血换耗材。

 

5、对已无手术指征(即,手术治疗目前不是疾病治疗的最佳方法,在没有手术指征的前提下,一般会选择将内科治疗为主要手段)的病人施以数十万的高额治疗,并给病人使用巨量的高额化疗药。

 

6,获取其他患者的血液,在手术过程中涂在自己的衣服上,来彰显手术的困难以及自己的辛苦,同时,也不会忘记狮子大开口,谎称患者需要止血,让家属购买价格高昂的止血药。

 

在此基础上,经过网友的不断追问,医院才终于出面,发布了上述声明。

 

被曝光的仅此而已,让我们不禁开始推测,那些没有出来公布该医生恶行的患者还有多少个?这一系列恶性行径,仿佛大洋上的冰山,我们只能窥测一角,水下寒冰还有多深,我们从表面上观察根本不得而知。

 

我们与恶的距离,因为曝光而缩短。同时,网友们也开始提出疑问——湖南湘雅二院,盛名在外的三甲医院,为什么会对医生的管理和监督如此松懈?那些抱着一丝希望,希望在身患疾病时在名院名医找到生的希望的患者,被“好医院”的光环笼罩,殊不知,光环背后,还有这般污秽的阴暗角落。

 

医院怎么了,部分医生又为何会这样?未来我们又能相信这些所谓的“光环”吗?发生此类情况,到底源于医生个人的人性之恶,还是医院的无视和失察?


临床诊疗不是“法外”之地


根据湘雅二院昨天发布公告,刘翔峰已经被免去湖南省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职务、其处方权和手术权限都被收回了。

 

医院的初步结果也证实,他确实在医疗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具体到什么程度、涉及哪些不规范行为,都有待湘雅二院的进一步调查。

 

这样的结果背后,医院、医生、患者,甚至医保、企业都蒙受了损失。

 

而在刘翔峰的案例中,除了对个人医德问题的批判,现代医院如何做好医疗质量管理,也同样值得反思。

 

“至少医院的三级查房制度执行不到位。”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告诉虎嗅。

 

事实上,尽管医疗行为具有很高的信息不对称性,患者并不能准确描述自己遭遇的误诊等问题,甚至很难知道诊断失误或处置不当等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可以在诊疗过程中恣意妄为。对医疗质量管控,中国医疗体系早就建立一整套制度。

 

图片来自《中国医院管理》

 

在国务院发布的三级医院考核方案中,医疗质量也被放在最首要的位置上。

 

具体到医院,根据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发布,2016年11月1日开始施行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院主要负责人是该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个科室的负责人也都要为本科室的医疗质量负责。此外医院还要设立专门的医疗质量管理部门。

 

核心的保障制度就包括了三级查房制度,以及疑难杂症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病历管理制度等至少18项制度,对手术安全、合理用药、临床用血等都有严格规定。

 

尽管还有一些争议,三级查房制度普遍被认为是保障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

 

“我们先不推测这位刘大夫是出于恶意这么做,即便是因为医生个人水平问题,出现低级失误,也是不应该的。”前述业内专家告诉虎嗅。三级查房制度既可以避免医生“单打独斗”增加风险,也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简单来说,三级查房制度要求主管的住院医师每天至少查房1次,一般是2次甚至更多。上级医生,包括主治医生、科主任、()主任医师每周至少查房1到2次。

 

查房过程中,由主管的医生汇报患者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上级医生根据情况做出必要的检查、分析病情并明确下一步诊疗意见。

 

按照这项制度,上级医生是要审核医嘱、病历的,发现缺陷、错误的时候都要及时指导、纠正。

 

“即便是急诊,病人来的时候正在大出血或者骨折了,需要马上处置,来不及汇报,也需要事后电话汇报。”前述业内专家向虎嗅表示,如果这个人经常出现问题,上级医生早就应该意识到了。


难,但是不应该放弃


即便是三级查房制度执行不到位,未做到逐级负责,医院还有“病案管理制度”,患者出院后质量监控部门也有机会在常规的定期抽查、评估病历过程中发现问题。

 

在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个案例中,一位患者被刘翔峰误诊切除了胰脏和脾脏,但事后确诊并没有患肿瘤。由于切除器官,也给患者造成了无穷无尽的麻烦。

 

“化验是不能确诊肿瘤的,必须得取到病理组织,用显微镜看到肿瘤细胞才能确诊,这是肿瘤诊断的依据。”有临床肿瘤专家向虎嗅表示。

 

这意味着,如果这名患者家属反应的情况属实,那么这个诊疗过程是有明显而“超级低级”的错误的,而且也并不难发现,只要对比诊断和病理结果就可以了。

 

“病理是医疗界的法官。”行业人士向虎嗅进一步指出,甚至有些医生是不见病理结果,不做手术的。

 

病理也就是发病的原理。一般手术后,切下来的人体组织都会被送去做病理检查,其结果可以验证医生的判断。病理结果和每个患者的诊疗过程都会纳入病历,这些病案或者说是病历,最终要接受医疗质量管理部门的“审判”。

 

“如果病理结果显示不是肿瘤,还按照肿瘤来诊断,进行化疗、放疗,那就是诊断与病理不相符”前述业内专家告诉行虎嗅,因为癌症是复杂的疾病,偶尔出现误判的情况也并不是不可能,但是病历交到医院,“质控”部门会发现问题,并按照程序予以处理、纠正。

 

篡改病历等行为是违法的,甚至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最新全国卫生健康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诊疗人次84.7亿人,住院2.47亿人。像湘雅二院这样的大三甲每年的手术量都很大——根据医学界“2020年中国综合医院手术量排行榜”该院手术量达到8.9万台,手术量最高的达到35万台。

 

如此庞大的基数下,即便是小概率的失误,也会影响相当数量的患者,具体到家庭和个人,都可能是无法承受的伤害。

 

而对于医院来说,面对数量庞大的病历,如何科学监控,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高,不会出现“低级”的错误,也确实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为此,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各大医院都在尝试信息化破局的可能性。

 

比如《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所刊的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几位专家的撰文,已有医院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可以针对已发生医疗质量问题、质量控制薄弱的环节、高危领域等提出分级预警,起到早发现、提前干预安全隐患的作用。

 

当然这同样是一个巨大挑战。

 

在医改持续推进下,卫生主管们主导的合理用药,医保部门倒逼进行的支付方式改革等新政,也都在引导医院摒弃以往依靠药品、耗材的发展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诊疗效率都是重要的内容,中国医疗水平也在提升中。

 

权威期刊《柳叶刀》曾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进行排名,结果显示:1990年至2016年间,中国的排名上升最快、进步最大——从第110名提高到了第48名。

 

随着新技术手段的加入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但愿类似湘雅二院刘翔峰式的剧情可以不再上演。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