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医疗组
作者 | 陈广晶
编辑 | 陈伊凡
头图 | 视觉中国
辉瑞没进医保,国产药的机会来了?
1月8日,第五轮国家医保谈判落幕,根据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公众非常关注的新冠药物领域,辉瑞的新冠特效药Paxlovid(俗称“P药”)因为企业“报价高未能成功”。
对于辉瑞报价和国家医保局的底价,坊间有很多猜测,先是有消息透露“辉瑞报价600多元,而医保局底价100多元”,很快有“渠道人士”通过财新辟谣,企业报价保持在“1890元这个价格基本上没降”。
谈判过程没有公开,具体细节也就无从得知。可以确定的是,谈判后Paxlovid并没有降价,目前在中国的挂网价(相当于医院采购价)是1890元/盒,在3月31日前,医保基金还会按照这个价格的一定比例予以临时支付。
也就是说,在此期间,符合条件的基本医保参保人,可以花几百元在公立医疗机构买到这款药。而超出这个时间,就只能原价购买了,如果在私立医院开药,还需要加上不菲的挂号费。
对于舍得花5万元从黑市买药来囤的人来说,1890元算不上高价,但是对于更多的普通家庭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在这种情况下,国产新冠特效药又成了“全村的希望”。
按照中国医药市场的逻辑,Paxlovid保持高价位,对于国产新冠小分子药来说,也是一种机会。这意味着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对低价新冠小分子药物的需求未被满足。这一段“真空”,也正是国产药“围剿”P药的绝佳机会。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国产新冠小分子药物,除了已经获有条件批准上市的阿兹夫定片,还有至少13款在研,其中进展较快的药品,包括了君实生物的VV116、南京先声药业的SIM0417、广东众生药业的RAY1216等,主要集中在RdRp抑制剂和3CL蛋白酶抑制剂两大路线。
1月9日,就在国家医保局宣布Paxlovid谈判失败的第二天,广生堂发公告宣称其新冠小分子口服药有优越的疗效,在“新冠患者核酸转阴时间”上明显优于Paxlovid及安慰剂,接下来的一天,该公司股价原地起跳,半天就大涨了近14%。
国产小分子新冠药究竟成色如何?能承担得起临床和市场的期待吗?
持续三年的竞赛
全球围绕新冠小分子特效药的竞赛持续三年,且远远没有结束。
如今,针对新冠药物研发,正在分化出一些主流的研发路线。
小分子抗病毒药,因为给药方便、可居家服用、不用挤占医疗资源,成本更低等特点,一直公认是中低收入国家最好的抗疫手段。即便是在发达国家,小分子药作为疫苗的有效补充,也在大规模用于脆弱人群的保护,在减少重症、死亡、医疗资源挤兑上发挥作用。
根据美国公开数据,仅Paxlovid就已经分发了670万疗程。另据辉瑞的一份声明,截至2022年11月30日,该公司已经向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近3700万疗程的Paxlovid。
围绕小分子药物的研发从三年前疫情暴发之初,就已是各方暗战的焦点。
从最初“老药新用”的羟氯喹、磷酸氯喹、法匹拉韦、抗艾滋病毒的克力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阿兹夫定,到基于结构重新设计的瑞德西韦、Paxlovid、莫诺拉韦、VV116,都是中外猎药人持续开发探索过程中认为有效的药物。
如今这些药物中,绝大多数已被临床实践证实并没有效果,最终获得认可的是辉瑞的Paxlovid和默沙东的莫诺拉韦等少部分药品。
它们当然不是人们最初预期的药到病除的“特效药”,却是人类对抗新冠病毒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在疫苗作用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小分子药、疫苗以及其他治疗方法的合力,简直是“三个臭皮匠”,全靠合作来充当“诸葛亮”。
Paxlovid和莫诺拉韦,代表着两种主流研发方向,都是打断病毒复制的关键靶点,目前被认为是相对较好的研发路线。
其中,Paxlovid所选的靶点是阻止病毒蛋白合成的3CL靶点,是一种3CL蛋白酶抑制剂;莫诺拉韦则是针对病毒遗传物质形成的RdRp靶点起效,是核苷类似物。
目前围绕这两个靶点进行开发的药品不在少数,其中包括:吉利德的瑞德西韦,以及有“口服版瑞德西韦”之称的君实生物的VV116、吉利德的GS-5245,都是RdRp靶点;而南京先声药业的SIM0417和众生药业的RAY1216,都属于3CL蛋白酶抑制剂,与Paxlovid作用机制类似。
此外,石药集团的SYH2055也于2022年12月初拿到了临床批件。该公司的公告显示,从临床前数据看,该药“在新冠真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体内显著降低肺部病毒载量并明显改善肺部炎症,优于同剂量奈玛特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