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如是说。他老人家到底有没有说过这句话我们无从考证,也不甚重要,重要的是在两千多年后的当下,我们能够认识自己了吗? 我们的大脑和意识是如何交互的?自由意志是否真实存在?人类为什么逃不过“复读机”的命运?那些迷惑行为要如何解释?如何在独处时面对自我?我们的焦虑、不安、迷茫和愤怒由何而来? 人是如此复杂的生物,不管是古老的神学、哲学,还是现代的心理学等认知科学的发展,人类从来没有停下探索自己的脚步。 关注此文集,尝试着去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我,改善自我,拥抱真实的平静。
有趣是满足自己,有用是满足别人。一个为自我价值,一个为社会价值。不包含自我价值的社会价值对个人是没有意义的。中国文化鼓吹社会价值,压制个人价值,带来了社会的繁荣稳定,又最终限制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何?因为要进一步发展要靠创新,创新要靠有趣,要挣脱有用的束缚,要无数个自我价值的提升和实现。感谢作者呼吁从社会价值回归自我价值,这很有用。😏😏
《2020年,请原谅自己的有趣》小孩子泥巴都可以玩一整天,因为太过于有趣,小时候我也是手工耿那样发明过飞镖,小刀,小炉子和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我想每个人都有这样做无意义但是自己喜欢沉浸在其中感觉的时候,长大之后被上了价值,背上了房贷,车子,家庭和乱七八糟的东西,什么事情要先问有没有用,“有没有用”最简单的四个字确变成了最累人的事情,有用的事情往往极端无趣,部落人往往不会问有没有用,虽然寿命短,但是沉浸在杀戮,崇拜的原始情绪中,反而满足……工业化把人的生命变成机械的一部分,生命绵长而乏味……
《2020年,请原谅自己的有趣》道德竞然是本能,“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在反社会的人格里是找不到的,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精神病态患者的大脑只流于形式,压抑了一些深层次功能,本身就是脑部疾病。道德的真正核心“让自己愉悦”,这一点惊诧到我了,仔细咂摸咂摸,却发现真的找到了真理。大家可以用此理论来审视一下我们存在的世界,你会发现一切都有了标准答案了。要说以前的我还能算是个心静、谨慎的人,那以后的我就是心哀莫大于死了。这是篇绝顶好文,可所有好文的背后都无一例外的充满了令人绝望的理论,更要命的是它们都是经得住考验的真理。前两天,唐突的听了一首号称死亡音乐的几句前奏,也不知是不是心里作用,还是其它什么原因,立马感受到了心海翻腾、思绪不受控制,在尚有意识之际,果然关停了音乐,人一下子就回来了。现在,我要说,“人活着,还是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真得有好多是你不知道或是理解错的现象摆在哪里!”
《我们与精神病态者的距离》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词汇的“通货膨胀”让彼此的交流标签化、失真;网络上借着“言论自由”而罔顾事件本身客观事实,过度放大的个个人主义、情绪泛滥、圈层共情……舆论与网暴之间常常只有一线之差,最怕新世代过早迷失在这种网络语境文化中,误把没有礼貌当做个性
《当代自恋,“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处理方法写了那么多没点出“自我觉察”的关键前提在于,该个体已经处理过了自己的潜意识内容,当其涌现出来的时候自己能够加以意识从而进行适当的调控和管理,不具备这种能力的话,本文的建议统统都是空中楼阁( ´・ᴗ・` )
《失控、暴怒、剧烈争吵:为什么有人特别容易出现情绪应激反应?》非常不赞同这个观点。投资和坐飞机是不一样的,投资肯定是要冒风险的,但是坐飞机这种自己完全可控的事情没必要冒误机的风险,误机这种给其他人带来麻烦,增加整个社会成本的行为就应该尽量减少,不然每个人都这么做的话,最后所有人都要承担这个代价。
《你是一个“容错率”高的人吗?》我跟作者世界观相似。我做事从不后悔,因为后悔没有意义。 每个人都是当下状况的囚徒,从你摄入什么物质来组成自己和你经历过什么影响你的观点,到你周围环境以及为何会置身此地,一切都是有前因的。我们都以为自己的意志是自由的有选择的,实际上可能只是一厢情愿。 这世界虽然复杂,但是按照客观规律运行的。因此人是一定有命运的,但这个命运也注定不是能被自己探究得到的。 所以无论是洋气点坐时间机器,还是接地气点灵魂穿越回过去,都是人类在无力改变现实的现实面前的无聊幻想而已。人最应该做的是用理性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不要冲动——虽然,容易冲动也是人的命运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性格即命运,是真理。 尽可能的了解自己性格的弱点,保持健康,不要杞人忧天,会比较可能幸福快乐的度过一生。
《你需要的不是重来一次的人生》